过
年
啦
辞“狗”迎“猪”,我们将迎来年的春节,小禅养先预祝大家“猪”事大吉!
春节前后这段时间,包括一个春节长假,我们如何保养将息,工作好、学习好、生活好?佛山市名中医潘国良主任中医师特别强调:“掌握一些养生小知识,是有必要的。”
《黄帝内经》云:冬三月,此谓闭藏……春三月,此为发陈……春节前后,正是从漫长的冬季转换到万物复苏的春季的开始。这段时间从小寒时节的“闭藏”的“冬三月”转换至立春时万物复苏的“春三月”。潘主任解释道:从“闭藏”转换到“发陈”,是一个气候上的转型期,带来了一个身体上的变化,有不少人会出现容易感冒、体力不支、四肢不温、月经不调、失眠等精气不足的表现。
面对这样一个节令的变化,正巧发生在春节前后这样一个皆大欢喜的日子,这也提醒我们,要以良好的体质顺应气候的转换,做到天人合一、阴平阳秘。
潘国良
医院国医馆坐堂专家
主任中医师
中医内科顾问
佛山市首届十大名中医
不知食宜者
不足以生存
唐代名医孙思邈指出:“安生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生存也……故食能排邪而安脏腑。”元代《饮食须知》强调:“饮食,以养生,而不知物性有相宜相忌,纵然杂进,轻则五内不和,重则立兴祸患。”
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因此在立春前,自然是要进补的。潘主任特别强调:“进补不可无章无法,要因人施膳。”冬季饮食养生的基本原则是要顺应体内阳气的潜藏,以敛阳护阴为根本。冬令进补,要食补、药补相结合,以温补为宜。
常用的补药有人参、黄芪、阿胶、冬虫夏草、枸杞、当归等。但,潘主任指出补药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食用,以免影响效果甚至适得其反。
中医认为:肾乃先天之本,主藏精,是脏腑阴阳之本。冬天机体阳气的闭藏,人体新陈代谢水平相应较低,因而主要靠“肾脏”达到温煦通阳,适应外界变化的作用。所以,冬季养生可以根据医嘱适当服用膏方等滋补,达到扶阳养阴,运化气血的功效。
冬令固本膏
药物组成:党参、熟地、杜仲、陈皮等。
功效:益肺健脾,补肾填精,养阴助阳
适应症:适合于症见腰膝酸软、面色萎黄,心悸气短,津伤口渴,食欲不振,慢性疲劳,失眠,眩晕,早衰,黄褐斑等亚健康人群的冬令进补。
立春后,迎来了东风送暖,大地回春的时节。此时,乍暖还寒,多风干燥,时值春节,人们一面在忙于探亲访友,一边沉浸在阖家团圆的喜悦中,热热闹闹过春节。此时,更需要懂得合理地调整饮食,有目的地选择食物,根据时令变化和自身需求,进行合理的调配和养护,以提高身体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
孙思邈也说:“春日饮食宜省酸增甘,养脾益气。”所以,春季的饮食,宜甘甜少酸。因此应当有目的地选择一些柔肝养肝、疏肝理气的药膳和食品。广东人常说:“宁可食无菜,不可食无汤。”因此潘老告诉市民:“煲汤时可适当选用淮山、百合、沙参、玉竹、莲子等甘味的中药材,如淮山有健脾功效,百合具有安神宁志的功效,沙参具养阴润燥之功效,莲子具养心安神的作用等,适当食用能促进胃肠功能和气血运化,既美味又养生,可谓一举两得。”
除此之外,春节应酬多,亲友团聚丰盛的美食,开怀畅饮、大快朵颐。潘主任认为:“饮食的总体原则是——节制。减少“肥、甘、厚、腻”食物,尽量要做到合理膳食、均衡营养。饭桌上喝酒要有度,切忌过量饮酒。可如若家人或您往年饱食积滞、舟车劳顿、作息不规律等导致精神萎靡不振、肠胃不适或夜卧不安,潘老建议市民可以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根据体质禀赋,适当选用部分养生茶、养生汤为自己的身体鼓舞加油,过个健康的安乐年。
潘老指出:“中医养生,不仅讲究辨证施治,还要真材实料。地道优质的中药材为辨证施治提供了保障。这也是国医馆、国药馆众多养生产品受到广大市民热爱的原因。”
春节前后养生
还须防范“假期病”
春节前后养生,还要注重防病保健。尤其春节是全家团聚、走亲访友的节日,高兴之余,不注意合理饮食,打破起居规律等,是经常发生的。这时,如果不注意防病,“假期病”就会悄悄缠上你。春节期间,应注意预防以下高发性疾病。
一防感冒
注意防冻防寒,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做到以下几点:一要劳逸结合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少吃辛辣、油腻的食物,劳累和刺激性的食物会产生内热,内热多就容易招致外感性疾病;二是勤洗手,外出回家后及时洗手;居室通风,空气保持清新;乍暖还寒,注意增减衣物;三是加强锻炼如八段锦、单双杆等室内运动,提高肌体的防御能力。潘老认为:“如古人言‘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饭后散步是项相当好的运动方式,既能活动全身又能促进消化。这也是自己长久坚持的养生方式。”
此外,潘老特别强调:“近期流感的病例虽有所下降,但仍有不少发热感冒的病例。家长对发热的宝宝,应密切白癜风病发病原因治白癜风合肥哪家医院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