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时间肺部空洞性病变的影像学表现及

时间:2022-6-22 14:12:11 来源:急性扁桃体炎

肺部空洞病变在临床上常常遇到,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是难点和重点。常见于肺结核空洞、肺癌空洞及炎性空洞三者之间鉴别。

作者:李贺

来源:医学界呼吸频道

  影像上肺部空洞是具有完整壁的含气腔隙,洞壁一般厚1mm以上。

  首先根据空洞数目分将其分为单发和多发空洞。

肺内单发空洞常见的疾病 

  肺结核:在成人肺结核中空洞约占40%.主要见于继发性肺结核,少数原发病灶也可形成空洞。肺结核的空洞分为:(1)浸润干酪灶的空洞:为浸润病变内发生干酪性坏死后产生的空洞。洞壁较薄,主要由增生的结核性肉芽组织构成,内壁为较薄层的干酪性物质。(2)纤维干酪空洞:为结核球或干酪病灶发生的空洞,洞壁有较厚的干酪层及较薄的结核性肉芽组织和纤维包膜。结核球的纤维包膜完整。(3)纤维空洞:具有典型的干酪性坏死、结核性肉芽组织和纤维组织3层结构。纤维组织为空洞壁的主要成分,由于纤维组织的收缩与肺脓肿:急性肺脓肿的壁主要为炎性渗出病变,慢性肺脓肿的壁以纤维组织占主要成分。

  周围型支气管肺癌:周围型肺癌的空洞发生率为2%-16%。

肺内单发空洞的鉴别诊断 

  空洞病变的大小:2cm以下结节发生空洞多见于肺结核。

4cm以上的肿块发生空洞多见于肺癌。有的肺结核空洞如纤维厚壁空洞和纤维干酪空洞也较大,需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与肺癌鉴别。慢性肺脓肿空洞可较大或较小。

  空洞壁的厚度:一般将洞壁厚3mm称为厚壁空洞,3mm为薄壁空洞。

  厚壁空洞的疾病较多,常见于肺癌、肺结核的纤维干酪空洞、干酪空洞和纤维厚壁空洞,以及急性及慢性肺脓肿。

  薄壁空洞见于肺结核的浸润干酪灶空洞和纤维薄壁空洞。

  空洞壁薄厚不均见于肺癌和肺结核,明显的厚度不均匀使空洞为偏心性或特殊形态。肺癌空洞的壁一般在肺门侧较厚,空洞多偏于外侧。

  空洞边缘:空洞的内缘光滑见于肺脓肿、肺结核纤维空洞;毛糙见于肺脓肿、肺结核的纤维干酪空洞;凹凸不平见于肺癌和肺结核纤维干酪空洞。空洞内缘的壁结节主要发生在肺癌,肺结核纤维干酪空洞内的未液化的干酪物质也可形成壁结节。

  空洞的外缘清楚者见于肺结核纤维干酪空洞、慢性肺脓肿,有的肺癌空洞的外缘也光滑清楚。外缘有毛刺及“放射冠”影像者见于肺结核的纤维厚壁空洞和肺癌。外缘有分叶者多见于肺癌。

  空洞周围:卫星灶见于肺结核的各种空洞。

  病变与胸膜之间的线状影像在肺癌、肺结核和肺脓肿空洞均可出现。

  空洞周围有片状浸润影像者为急性肺脓肿、浸润干酪灶空洞,慢性肺脓肿附近有的可见局限的片状影像。有明显的肺气肿和纤维索条影者多见于尘肺。

  空洞腔内容物:气液平面主要见于急性肺脓肿。

  一般认为肺结核空洞无气液面,但有的研究指出,气液面在肺结核空洞也不占少数,多为合并感染及出血。

  增强CT表现:一般用于2~3cm大小的厚壁空洞病变的鉴别诊断。肺结核的纤维干酪空洞的洞壁不强化或周有薄层化,肺癌空洞的壁大部强化。

肺内多发空洞常见的疾病: 

  多发空洞一般见于:肺结核、肺转移瘤、血源性多发性肺脓肿、霉菌、尘肺等。

多发空洞的鉴别诊断 

  两肺多发的较小空洞:空洞病变多在2cm以下。主要见于肺结核、肺转移瘤和肺脓肿。较为少见的疾病为嗜酸性肉芽肿、败血病性肺栓塞或肺梗死等。

  (1)肺结核:空洞大小不均,可为薄壁及厚壁。

  (2)转移瘤:肺内多发的空洞往往合并多发结节。

  (3)多发性肺脓肿:空洞大小均匀或不均匀、空洞壁多较厚,洞内可有液平、肺内合并有多发斑片和模糊的结节病灶者较多见。

  (4)嗜酸性肉芽肿:在细支气管周围有由嗜酸性粒细胞为主的肉芽肿病变,形成多发的小结节及结节内的空洞,病变在小叶中心分布,上叶多见。

  两肺散在分布的多个较大空洞:以肺结核最多见

  (1)肺结核:可为浸润干酪灶的空洞、纤维瘤型空洞和纤维厚壁空洞,周围有斑点、结节和索条影像,位于上叶尖后段和下叶背段。

  (2)霉菌:以新型隐球菌较多见,空洞外缘模糊,合并片状及模糊的结节影像,动态变化较快。

  (3)肺吸虫病:一般为薄壁,单房或多房性,周围可有条索和斑片影。

  (4)韦氏肉芽肿:病灶为肺内多发结节,由肉芽肿和炎症构成。较大的结节内发生空洞,多在2cm以上的病灶发生。

  动态变化:两肺多发肺脓肿,经抗炎治疗1~2周内可见病灶由球形变为薄壁空洞,空洞可缩小或消失。韦氏肉芽肿临床明确诊断后,经肾上腺皮质激素及细胞毒药物治疗,两肺内病灶可缩小或消失,但可复发。两肺结核的肺内病灶经抗结核治疗病变动态变化,特别是空洞的动态变化取决于空洞性质,有无糖尿病,全身状态及耐药性。转移瘤一般化疗效果差。

参考文献:

[1]马大庆。肺部空洞影像的鉴别诊断[J].中华放射学杂志,,01:7-9+14.

[2]陈艺坛,陈志斌,潘云虎。肺部空洞性病变的影像学诊断(附75例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03:74-75.

[3]李铁一。胸部疾病影像诊断。人民卫生出版社,.8.

“肺话连篇”医院四病区的公众

转载请注明:http://www.podtm.com/hbwh/14158.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