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肆虐期间,很多人特别是平时胆气较小的抑郁型人群,终日惶恐不安、夜不能寐,不敢出门,生怕一不小心被传染。
为了让大家全面了解和科学抵御这个冠状死神,新化县实验小学疫情防控宣传小组特意从权威专家网站搜集了相关资料,从新型冠状病毒的病理、疫情期间我们如何生活以及对新型冠状病毒的预防等多方面进行了解读,以此解除部分焦虑者的心结,走出阴影,尽快进入健康的心理、生活和工作状态;同时让个别无知莽撞的“英雄“们领教一下“美丽死神”的厉害,避免麻痹大意,后悔莫及!
1、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
此次流行的冠状病毒为一种新发现的冠状病毒,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命名为SARS-Cov-2。因为人群缺少对新型病毒株的免疫力,所以人群普遍易感。
2、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由什么引起的?
由SARS-Cov-2冠状病毒引起,WHO将SARS-Cov-2感染导致的疾病命名为COVID-19,其中多数感染可以导致肺炎,就称之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
目前初见病例是由武汉海鲜市场传染而来,最初传染源为野生动物,可能是中华菊头蝠。截至目前,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所述,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无症状者也可称为传染源。
3、冠状病毒的致病性如何?
冠状病毒主要感染成人或较大儿童,引起普通感冒和咽喉炎,某些毒株还可引起成人腹泻。病毒经飞沫传播,粪口途径亦可以传播。主要在冬春季流行。病毒的潜伏期平均3~7天。
相比SARS,武汉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目前看来,致病性较低,但是不排除病毒变异可能。
4、新型冠状病毒与SARS病毒的区别是什么?
新型冠状病毒与SARS病毒、MERS病毒同属于冠状病毒这个大家族,是「兄弟姐妹」,基因序列有很多一样的地方,但不完全相同。传染性与SARS相比有待确定,致死率按照目前来看较SARS较低,但是不排除病毒变异的可能。
5、哪些野生动物会携带冠状病毒?
很多野生动物都可能携带病原体,进而成为传播源。果子狸、蝙蝠、竹鼠、獾等是冠状病毒的常见宿主。
推测武汉本次的新型冠状病毒自然宿主可能是蝙蝠,但是如何从蝙蝠传播到人,中间媒介是什么目前还不清楚。
为了安全起见,大家千万不要吃未经检疫的野生动物、生鲜等食品,比如路边的生肉,不要为了「尝鲜」冒险。
6、新型冠状病毒会人传人吗?
会。根据目前的证据,可以确定新型冠状病毒可以持续人传人。新型冠状病毒以飞沫传播、接触传播为主,相对封闭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尚不确定是否可通过粪-口传播。
新型冠状病毒具有一定的传播强度,如果不采取防护措施,理论上平均1名患者可以将病毒传播给2~3个人(尚无定论,详见下一个问题)。
8、康复期和出院患者有传染性吗?出院后会继续被感染吗?
康复期和出院病人经过了两次核酸检测阴性,没有病毒复制了。同时自身产生抗体,就能抵御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这种抗体虽然不是终身的,但在半年或更长时间感染这种新型冠状病毒的可能性很小。新冠肺炎患者康复出院后仍有传播病毒风险,要求继续14天健康监测和医学观察。
9、无症状感染者也可以传播新冠肺炎吗?
无症状感染者传播力较弱,但仍需及时防控。医院感染性疾病诊疗与研究中心首席专家李兴旺:无症状感染者本身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但做咽拭子检查,核酸检测是阳性的。无症状感染者病情偏轻,病毒量相对少,因此在传播能力上可能会弱一点。
10、哪些人容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
人群普遍易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免疫功能低下和免疫功能正常人群均可发生,与接触病毒的量有一定关系。如果一次接触大量病毒,即使免疫功能正常,也可能患病。对于免疫功能较差的人群,例如老年人、孕产妇或存在肝肾功能障碍的人群,病情进展有可能相对较快,严重程度也有可能更高。
是否会感染,主要取决于接触机会,并不是抵抗力强的人群就不会感染。能够保护自己和家人不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最好的办法,就是不接触任何感染者。只要接触到患者,就有可能感染,无论是抵抗力强的人,还是抵抗力差的人。儿童接触的机会少,感染的机率低;同样的接触机会,老年人、有慢性病的人以及抵抗力差的人感染几率可能更大。
11、新型冠状病毒怕什么?
对冠状病毒理化特性的认知多来自对SARS-CoV和MRRS-CoV的研究。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在56℃条件下,30分钟就能杀灭病毒;含氯消毒剂、酒精、碘类、过氧化物类等多种消毒剂也可有效灭活该病毒。
权威数据库UPTODATE指出,医院和家庭常用的几种杀菌/消毒溶液,包括对氯间二甲苯酚,苯扎氯铵和西曲溴铵/氯已定,已被证明对新型冠状病毒无效。购买消毒剂的时候,需要不建议购买这三种成分的消毒剂。
12、为什么要对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14天?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潜伏期1~14天,多为3~7天。
参照其他冠状病毒所致疾病的潜伏期,此次新冠肺炎病例将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期定为14天,并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居家医学观察。过了14天,如果没有发病,才可以判定此人未被感染。
13、潜伏期能查出来吗?
潜伏期可以通过对患者样本进行核酸检测,可以早期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14、被治愈的人还会继续患病(被传染)吗?
冠状病毒属于单链RNA病毒,容易变异,所以很难形成持续性免疫力。比如每年流行的流感病毒,都需要接种最新的疫苗,也是因为病毒类型经常会发生变化。新冠肺炎患者康复出院后仍有传播病毒风险,要求继续14天健康监测和医学观察。
1、出现什么症状可能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一般症状有:发热、乏力、干咳,逐渐出现呼吸困难;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甚至可无明显发热。
严重症状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性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出凝血功能障碍。从目前收治的病例情况看,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
除了以上发病症状,还有可能发病症状「不典型」,例如:
(1)仅以消化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如轻度纳差、乏力、精神差、恶心呕吐、腹泻等;(2)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如头痛;(3)以心血管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如心慌、胸闷等;(4)以眼科症状为首发表现:如结膜炎;(5)仅有轻度四肢或腰背部肌肉酸痛。
2、如果出现发热、乏力、干咳等临床表现,是否意味着感染新冠肺炎了?
很多呼吸道疾病都会表现为发热、乏力、干咳等症状,是否感染还需要医生结合发病前是否去过疾病流行区、是否接触过可疑或确诊病例、实验室检查结果等一起来综合判断。
3、干咳是症状之一,那么干咳和咳嗽有什么区别?
干咳与咳嗽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有痰。干咳是指咳嗽时无痰或痰量极少的咳嗽。普通感冒、急性支气管炎也会引起干咳,一些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也很常见,如急性鼻窦炎、急性鼻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等。除此之外,吸入一些刺激性气体、粉尘等也可以诱发急性干咳。
咳嗽是呼吸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机制,通过咳嗽能清除呼吸道里的分泌物和有害因子。当气道内的分泌物或者有害因子随着咳嗽的动作排出体外时就形成了咳痰。咳嗽与咳痰通常意味着呼吸道受到了某种刺激或者存在某种疾病。
4、出现什么症状需要及时就医?
如果出现发热、乏力、肌肉酸痛、咳嗽、咳痰、气促、腹泻、结膜充血等症状,都应及时就医,并告诉医生发病前两周的旅行史或接触史,以便医生快速做出判断。
5、医院看什么科室?
对于出现发热、乏力、咳嗽的患者,到医院之后,首先会由护士测量体温,引导到发热门诊就诊,门诊医生会询问你2周内是否到过疾病流行区,是否接触过可疑或确诊病例。如果是可疑肺炎,医生会对你采集咽拭子、痰液等标本送疾病预防控医院实验室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检测。如果2次核算检测结果为阳性,即确诊。
6、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与流感、普通感冒症状有什么区别?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发热、乏力、干咳等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腹泻等上呼吸道和消化道症状。可伴有肺炎,但早期肺炎可能不发热,仅有畏寒和呼吸道感染症状,但CT会显示有肺炎现象。
重症病例多在1周后出现呼吸困难或/和低氧血症,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性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
值得注意的是重症、危重症患者病程中可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
轻症患者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无肺炎表现,多在1周后恢复。少数感染者无明显临床症状、仅检测阳性。从目前收治的病例情况看,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儿童病例相对较轻,少数患者病情危重。死亡病例多见于老年人和慢性基础疾病者。
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原学特点?
新型冠状病毒属于β属的新型冠状病毒,有包膜,颗粒呈圆形或椭圆形,常为多形性,直径60~nm,其基因特征与SARSr-CoV和MERSr-CoV有明显区别。目前研究显示与蝙蝠SARSr样冠状病毒同源性高达85%以上,体外分离培养时,SARS-Cov-小时左右即可在人呼吸道上皮细胞内发现,而在VeroE6和Huh-7细胞系中分离培养约需6天。
2、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如何传播?
经呼吸道飞沫、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相对封闭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消化道传播途径尚待明确。
3、什么是可疑暴露者?什么是密切接触者?
可疑暴露者是指暴露于新型冠状病毒检测阳性的野生动物、物品和环境,而且暴露的时候未采取有效防护(如戴口罩)。
密切接触者是指与可疑感染者或确诊感染者有过如下接触情形之一:
(1)与病例共同居住、学习、工作或其他有密切接触的人员;
(2)诊疗、护理、探视病例时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医护人员、家属或其他与病例有类似近距离接触的人员;
(3)病例同病室的其他患者及陪护人员;
(4)与病例乘坐同一交通工具并有近距离接触人员;
(5)现场调查人员调查后经评估认为符合条件的人员。
对于密切接触者,需要在家进行医学观察。不要上班不要随便外出,做好自我身体状况观察,定期接受社区医生随访。
观察以下这些体征和症状:
(1)发烧。每天两次测量您的体温。
(2)咳嗽。
(3)呼吸短促或呼吸困难。
(4)其他需要注意的早期症状包括畏寒、身体疼痛、咽喉痛、头痛、腹泻、恶心/呕吐和流鼻涕。如果出现发热、咳嗽等异常症状,及时向当地社区随访医生报告,在医生的指导下到指定医疗部门进行排查、诊治。
4、什么是接触传播?
接触传播,包括直接接触传播和间接接触传播。
直接接触传播指的是中间没有通过其他物品,病原体直接引起的感染。我们最常说的直接接触传播包括接吻和性交。接吻、性交本身就是近距离接触才能发生的,所以如果有疑似感染症状还是不建议的。
间接接触传播指间接接触了被污染的物品所造成的传播。如手及日常生活用品(床上用品、玩具、食具、衣物等)被传染源的排泄物(如粪便可能存在传播,目前不能完全确定)或分泌物(如咳嗽喷嚏伴随的排泄物)污染后被手接触到,然后用手触摸鼻子、嘴巴、眼睛等粘膜从而进入体内。因此,最主要是的预防是洗手。
5、什么是飞沫传播?什么是气溶胶传播?
飞沫可以通过一定的距离(一般是1~2米)进入易感的粘膜表面。由于飞沫颗粒较大(大于5um),不会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
日常面对面说话、咳嗽、打喷嚏都可能造成飞沫传播。如果周围有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患者,记得戴口罩并尽量保持2米以上的距离。口罩使用后应当正确丢弃,与患者接触后应该用肥皂和流动水等彻底清洗双手。
气溶胶传播:可通过空气传播的颗粒,一般直径小于5um,能长时间远距离散播后仍有传染性的颗粒。通过空气传播的病原体也可以经过接触传播。之前流行的SARS冠状病毒,有人推测可以通过空气传播。
6、「气溶胶传播」会传播新型冠状病毒吗?
关于「气溶胶传播」,总而言之就是八个字:要重视,但不要恐慌。
在开放环境中遇到病毒气溶胶的可能性很低。通过气溶胶形式悬停在衣物、皮肤的病毒,只有极微小的比例能通过手部触摸进入眼口鼻。这样的病毒量,引发疾病的可能性不高。
医院特定场所(比如插管操作)之外,并不需要过于担心气溶胶传播新冠病毒。
勤开窗勤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动,依然是重要的家居防护手段。
7、自己或家人在家隔离观察,还能不能开窗通风?
可以。必须单间隔离,或处在全屋出风的位置,公共区域或其它房间自然通风时,必须关闭患者所在屋子门窗。隔离房间的窗户打开时,应该尽量将隔离房间与其他房间隔绝,避免流向室内。
只要开窗,空气就可以流通交换。
8、如医院附近,还能不能开窗通风?
可以。医院建筑设计都是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民用建筑就医院附近,也足以保障安全有效的距离。
9、如果邻居在家中隔离,还能不能开窗通风?
可以。作为小区一般居民,无需过度恐慌,在家中只需要继续做好个人防护。除非跟邻居家(确诊或疑似病例;隔离观察)窗户紧挨着,邻居正对着你家窗户咳嗽,否则开窗通风并不会产生感染的风险。
10、家里可以用空调吗?能不能代替开窗通风?
空调可以用,但无法代替开窗通风。如果不能与室外进行空气交换,那么单纯增加空气流动意义不大。不同的空调设计不同,能否与室外发生空气交换,取决于空调是否有「换气」功能。普通空调在处于换气功能时,相当于一个小功率电扇,而加热制冷功能都会停止。
简而言之,如果有「换气」功能,那么可以打开它同时开窗;如果没有,那么空调增加室内空气流动对于防控病菌没有意义。当然也不会造成房间内的交叉污染。目前大部分家庭是分体式空调,空气只是通过空调器后在室内自行循环。只要注意开窗通风,对回风口的滤网及时清洗、消毒即可。
11、中央空调还能不能用?
根据场所、实际情况决定是否使用。目前中央空调基本是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设计,房间相对来说变成一个正压的环境,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增加新风量来减少室内空气的重复循环。此外中央空调本身并不会产生病毒,也不是病毒的宿主,它只是增加了空气在不同房间的交流。对于家庭使用的中央空调,如果家中不是有人在某个房间隔离,使用是没有任何问题。
如果是整栋楼相通的中央空调,特别是公共区域(如酒店、公司、商场等)有排风口,万一有人感染,那么病毒有可能通过送风系统在楼内传播,形成交叉污染。需要消毒后经过评估后才能重新使用。
12、空气净化器能不能代替开窗?
可以,但不要过分依赖。
病毒附着在飞沫上,一般的空气净化器都可以吸附过滤飞沫,所以在室内打开空气净化器是有帮助的。但注意的是目前空气净化器多采用过滤式除尘作用,并不具备消毒作用,因此开窗通风才是更好的选择。
1、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一定会得肺炎吗?
不一定会得肺炎,也可能表现轻微,一周左右自愈。多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预后良好,少部分可能进展为危重症。
2、如果怀疑自己得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去医院需要注意什么?
去医院路上需要正确佩戴口罩,最好是一次性医用口罩,主动告知医生自己的是否去过武汉等疾病流行区,是否接触过可疑或者确诊的患者,帮助医生判断病情。
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有特效药物吗?可以预防吗?
目前抗病毒药物「瑞德西韦」临床医院启动。湖北省医疗救治组专家赵建平表示:对瑞德西韦采用了随机双盲对照试验。从国外患者使用情况看,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
在第六版诊疗方案中,对新冠肺炎的抗病毒治疗给出了明确的疗程——10天,增加了对磷酸氯喹、阿比多尔的推荐。而且强调了这是治疗药物,并非预防。虽然磷酸氯喹有临床研究认为有效,但并非特效,仍有必要进一步验证疗效和安全性,不要盲目滥用。强调要避免联合使用广谱抗菌药物。
1月24日,《柳叶刀》在线发表有关新型冠状病毒研究的论文表明,暂时没有药物可以预防。对于病毒性疾病,除了少数疾病如流感外,通常无特效药。
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日前国家卫健委回应,部分新冠疫苗已经进入动物实验阶段。疫苗的安全性是第一位的,要给科研人员一定的时间开发出安全有效的疫苗。
4、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能治疗吗?
虽然目前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所致疾病没有特定的治疗方法,但许多症状能对症处理,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病情。
5、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如何治疗?
应该选择具备有效隔离医院隔离治疗,危重病例应尽早收入ICU治疗。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方法:
?卧床休息,加强支持治疗,注意水、电解质平衡,维持内环境稳定;根据病情监测各项指标;根据血氧饱和度变化,及时给予有效氧疗措施;抗病毒治疗:目前暂无有效抗病毒药物,有几种药物已经紧急申请了临床试验,正在试用,等待进一步报告。抗菌药物治疗:加强细菌学监测,有继发感染证据时及时应用抗菌药物。
6、治疗要用大剂量激素吗?
李兰娟院士辟谣:现在发生的大量病人根本就不用激素。非典时期,激素治疗使部分患者留下股骨头坏死的后遗症,这是药物的一种副作用。现在发生的大量的病人根本就不用激素,所以不会引起股骨头坏死。
7、临床解除隔离和出院的标准是什么?
出院指标第一是病情稳定,发烧情况有好转。第二是肺部影像学明显好转,没有脏器功能障碍。患者呼吸平稳,意识清楚,交流正常,饮食正常,体温恢复正常3天以上、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连续两次呼吸道病原核酸检测阴性(采样时间间隔至少一天),可解除隔离出院或根据病情转至相应科室治疗其他疾病。新冠肺炎患者康复出院后仍有传播病毒风险,要求继续14天健康监测和医学观察。
1、家中如何做好消毒工作?
?酒精:酒精可以使细菌的蛋白质变性凝固。消毒皮肤可使用75%医用酒精。
?蒸笼:从沸腾开始20分钟即可达到消毒的目的,适用于消毒餐具、衣物和包扎伤口的纱布。
?煮沸:℃也能使细菌的蛋白质变性,需要消毒杀菌的物品需要全部浸过水面。适用于餐具、某些玩具,被褥等。
?空气清洁:保持室内空气清洁,常通风换气是必要的,尤其是在秋冬天气,别因为寒冷忽视了通风。
?高锰酸钾溶液:使用5‰高锰酸钾可消毒餐具、蔬菜和水果,浸泡1分钟之后用干净饮用水再冲洗一遍即可。
?漂白粉:漂白粉能使细菌的酶失去活性导致死亡,是非常有效的消毒杀菌法。在桌椅、床、地板、墙面等使用1~3%漂白水(漂白水加清水),用抹布擦拭即可达到消毒目的。
?消毒液:含氯消毒液能有效消毒杀菌,直接稀释之后装在塑料壶即可进行消毒杀菌,但需要注意避开食物和餐具。适用于桌椅、床、墙、地板等。
2、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该如何进行消毒?
新型冠状病毒,在56℃条件下,30分钟就能杀灭病毒,含氯消毒剂、酒精、碘类、过氧化物类等多种消毒剂也可杀灭该病毒。
皮肤消毒可选用75%的酒精和碘伏等(注:粘膜用碘伏或其他粘膜消毒剂)居家环境消毒可选用含氯消毒剂(如84消毒液、漂白粉或其他含铝消毒粉/泡腾片)配置成有效氯浓度为mg/L以上的溶液擦拭或浸泡消毒。耐热物品可煮沸15分钟进行消毒。
3、56℃以上30分钟可以灭掉病毒,那℃需要多久?
新型冠状病毒怕热,在56℃条件下,30分钟就能杀灭病毒;含氯消毒剂、酒精、碘类、过氧化物类等多种消毒剂也可杀灭该病毒。对于耐热物品可采用煮沸(℃)15分钟的方法进行消毒。
4、84消毒水是否顶用?
可以用。新型冠状病毒怕热,在56℃条件下,30分钟就能杀灭病毒;含氯消毒剂、酒精、碘类、过氧化物类等多种消毒剂也可杀灭该病毒。
皮肤消毒可选用75%的酒精和碘伏等,居家环境消毒如84消毒液、漂白粉或其他含氯的消毒粉、泡腾片都可以使用,配置成有效氯浓度大于等于mg/L的溶液擦拭或浸泡消毒。
对于耐热物品可采用煮沸15分钟的方法进行消毒。
5、所有消毒液都有用吗?双氧水能配比使用吗?
权威数据库UPTODATE指出,医院和家庭常用的几种杀菌/消毒溶液,包括对氯间二甲苯酚,苯扎氯铵和西曲溴铵/氯已定,已被证明对冠状病毒无效。
双氧水有用,商品双氧水有多种浓度,一般医用为3%,高浓度双氧水会严重损伤皮肤,所以注意不要让浓度过高的双氧水接触皮肤。
6、给钥匙、手机、外衣等消毒的行为是否有必要?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可以通过接触传播,在手接触了感染物品之后触摸鼻子、嘴巴等黏膜可能进入体内,对钥匙、手机、外衣进行消毒,可以减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感染。
7、洗澡或汗蒸可帮助杀死病毒吗?
病毒在56℃的情况下,30分钟会死亡。一般洗澡或者汗蒸达不到这个温度和时长,不过勤快洗澡减少感染风险。
8、新型冠状病毒离开人体是否能存活?在外界物体上存活时间是多久?
病毒不同温度下,不同湿度下,在空气中存活的时间是不一样的。病毒怕热,温度越高,病毒存活的时间越短。病毒对于干燥、日光、紫外线,甚至空气质量都很敏感,所以新型冠状病毒在室外的存活时间不会太久。
对于新型冠状病毒的存活时间,目前还没看到官方数据。因为和SARS病毒在遗传上高度相关,可以参照一下相关数据。
研究者研究者模拟了一种情况,一个包含病毒的大呼吸飞沫(体积为5μL;半径为1mm)掉到干燥的纸上,即使病毒浓度高达10?TCID50/mL(TCID50是指组织培养物/细胞半数致死剂量),纸张在5分钟以内就不再具有传染性了。
简单来说,对于干燥的环境,新型冠状病毒预计超过5分钟就不具备传染性了。
9、病毒传播的距离是多少?建议跟别人保持在多少距离以上?
新型冠状病毒可以通过飞沫传播,飞沫可以在1~2米内进入易感者的粘膜表面。所以在跟可疑人员接触的时候,除了戴口罩之外,最好保持2米的距离。
10、家庭孕妇产检和生产怎么办?
对于孕妇来说,医院产检。医院属于人群密集的地方,需要做好防护措施,可以选择一次性外科口罩或N95口罩,医院产检完成之后,不要在外逗留,到医院使用的口罩,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20秒以上。
如果出现发热、咳嗽、胸闷等症状,及时告知产检医生,并在医生的建议下到发热门诊就诊。
1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我们怎么吃才好?
?不要食用已经患病的动物及其制品,要从正规渠道购买冰鲜禽肉,食用禽肉蛋奶要充分煮熟;处理生食和熟食的切菜板及道具要分开。处理生食和熟食之间要洗手。
12、还能点外卖吗?外卖安全吗?
确实存在厨师已经感染但不知情的情况,而飞沫传播又是其中的一个传播途径,如果厨师在制作食物的过程中没有使用口罩,就可能使食物携带病毒,另外一个方面,如果外卖小哥感染了病毒,也可能使食物外包装携带病毒。但是冠状病毒对热敏感,食物烹饪的过程中,温度往往都需要达到很高的温度,加上外卖配送的过程中,温度也保持在一定程度,所以病毒能够存活的机率不大。即使少量病毒存活,也难以达到治病的程度,所以外卖导致病毒感染的机率很低。
外卖总体是安全的,但是需要选择正规的店家,这样才能保证使用的肉食生鲜是经过检疫的,并且制作加工过程是合规的。
如果担心外卖和快递带来的间接接触,可以让外卖小哥放在门口,等他走了再拿进屋(双方都少接触一个人,都安全),再用酒精擦一擦包装袋,洗手以后再打开吃。
13、公共交通如果前一趟有病毒携带者,下一班搭乘的人有感染风险吗?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密切接触者的其中一条为乘坐同一交通工具并有近距离接触,也就是说在公共交通中前一趟有病毒携带者,下一班搭乘感染的风险极低。
14、武汉发过来的快递该如何处理?
病毒离开人体单独存活的时间很短,武汉的快递发过来到了你手中,病毒已经无法存活,可以正常收快递。如果实在不放心,病毒怕酒精,可以使用75%的酒精擦拭外包装进行消毒。
15、天气寒冷,家庭如何通风换气?
天气寒冷时,家里门窗长时间关闭,加之人员的活动、烹饪等行为,均会导致室内环境污染浓度逐渐增高,因此,应适当开窗通风换气。
目前国内外通风换气没有明文规定,因此建议通风换气宜根据室内、室外的环境情况而定。室外空气质量较好时,早中晚均可通风,每次时间在15~30分钟,户外空气质量较差时,通风换气频次和时间应适当减少。
16、新冠肺炎流行,还要进行体育锻炼吗?
遵循三条原则:全面锻炼、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全面锻炼,一是指尽可能使身体各部位、各系统都得到锻炼,二是指尽可能拓展练习项目和形式,以求发展各类身体素质。循序渐进,即指运动强度应由小到大,在身体逐步适应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要求,又指学习动作、掌握技术要从易到难。持之以恒,是指形成习惯常练不懈,坚持终生。
17、抽烟喝酒可以降低人体免疫力吗?
吸烟会导致人体血液中尼古丁含量增高,容易引起血管痉挛,导致局部器官短暂性的缺氧,尤其是呼吸道和内脏器官的氧气含量减少,容易导致人体抗病能力的减弱。目前的研究表明,喝酒会诱发人体慢性炎症状态,导致酒精性脂肪肝等疾病。提倡戒烟限酒。
1、如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需采取以下措施:
?避免去疫情高发区,避免去人流密集的场所。避免到封闭、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和人多聚集的地方,尤其是儿童、老年人和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外出记得佩戴口罩。
?加强开窗通风。居家每天都要开窗通风一段时间。加强空气流通,可有效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用肥皂和流动水或者免洗洗手液洗手。打喷嚏或咳嗽的时候注意用纸巾或胳膊肘捂住口鼻,不要直接用双手捂住口鼻。
?及时观察就医。如果出现发热(尤其是高热不退)、咳嗽、气促等呼吸道感染症状,应及时佩戴口罩并及时就医。
2、在家中怎样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增强卫生健康意识,适量运动,早睡早起,不熬夜可提高自身免疫力;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咳嗽或者打喷嚏时用纸巾掩住口鼻,经常彻底洗手,不用脏手触摸眼睛、鼻口;
?居室多通风换气并保持整洁卫生;
?尽可能避免与有呼吸道症状的人密切接触;
?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和空间密闭场所,如必须去佩戴口罩;
?避免接触野生动物或家畜家禽;
?坚持安全的饮食习惯,食用肉类和蛋类要煮熟;
?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