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
另外,中医五行认为,土生金,而脾属土,肺属金,当脾胃弱了,肺气也会变弱,肺本为娇脏,这下就更娇气了,不能受一点东吹草动,不然就会感冒。
这时用小儿推拿效果还是挺好的,主要就是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发汗解表,清胃经、清大肠、掐揉四横纹、顺时针摩腹消积导滞,补脾经补益肺气,培土生金。
开天门:就是从将眉毛中间的印堂穴向头顶方向直推,次。
推坎宫:就是推眉毛,从内向外推次。
揉太阳:
太阳穴比较好找,就在眼角的外侧,有个明显的凹陷就是太阳穴,揉-次。
清大肠:
大肠经是在宝宝食指桡侧缘,从指尖到指根成一条直线,由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即为清大肠,-次。
清胃经:
胃经是在宝宝大鱼际的外侧,由大拇指指根到手腕成一条直线,从手腕方向直推至指根,为清胃经,-次。
顺时针摩:
腹揉肚子5分钟。
掐揉四横:纹四横纹就是我们常说的四缝穴,-次,如果食积时间长,可以用三棱针点刺四缝穴,会出来好多油质的黄水,对于改善食欲,效果还比较明显。
揉板门:
板门就是在小孩的大鱼际处,按揉-次。
补脾经:脾经就是孩子的大拇指桡侧,从指尖到指根成一条直线,从指尖向指根直推就是补脾经,-次。
上面这套手法,做下来大约15分钟左右,效果非常好。家长千万不要小看食积,时间久了,孩子不光是反复感冒发烧的问题,个子也会比同龄人矮,容易乏力,就是没劲儿,严重的就会面黄肌瘦。到时候再去治疗,效果就会很慢。
扁桃体发炎操作方法
1、患儿坐位,清肺经次,清大肠次,补肾经次,清天河水次,退六腑次。
清肺经
清大肠
补肾经
清天河水
退六腑
2、患儿仰卧,医者以拇指、食指的指腹分别置于咽喉部两则,由上向下轻轻推擦,反复操作次。
3、患儿俯卧,医者以掌根直推脊柱两侧的肌肉,以热为度。
肠绞痛1.何为肠绞痛?
肠绞痛其实并不是一种病,它只是一个用来描述宝宝身体健康但总是无法控制地哭闹的词语。一些儿科医生将婴儿肠绞痛定义为:营养充足的健康婴儿每天哭闹至少3个小时,每周哭闹至少3天,发作超过3周。
有些婴儿会出现突然性大声哭叫,可持续几小时,也可一阵阵发作,哭时面部渐红,口周苍白,腹部胀而紧张,双腿向上蜷起,双足发凉,双手紧握,抱哄、喂奶可能都不能缓解,而最终以哭得力竭、排气或排便而停止,这种现象通常称为婴儿肠绞痛。
2、为什么发生肠绞痛
这是由于婴儿肠壁平滑肌阵阵强烈收缩或肠胀气引起的疼痛,是小儿急性腹痛中最常见的一种,常常发生在夜间,多半发生在3个月以内的婴儿,并多见于易激动、兴奋烦躁不安的婴儿。60%的宝宝到3个月左右都会好转,90%的宝宝到4个月的时候就好多了。
3、一般怎么缓解肠绞痛
肠绞痛并非不能缓解,虽然下面的方法不一定每次都有效,但是尝试一下也没有坏处,或许正巧适合你家宝宝:①喂奶②轻揉腹部③襁褓的作用④注意睡姿⑤声音的模仿⑥轻晃或保持宝宝趴着⑦换个环境、换个人。
坚持进行小儿推拿可有效改善宝宝肠绞痛的情况,大家赶快来学习一下:
1、摩腹
2、按揉乙窝风
3、拿肚角
4、清大肠经
家长还需密切观察宝宝,如有发热、脸色苍白、反复呕吐、医院检查,不可耽搁诊治时间。
小儿推拿百科补肺经/清肺经穴位:肺经(肺金)
位置:无名指掌面操作: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次。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下图,清~次。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清天河水
清天河水(自前臂内侧正中至腕横纹推向肘横纹)次穴位:天河水
位置: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至肘横纹呈一直线。操作: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见上图。约推~次。主治:发热,烦躁不安,口渴,口舌生疮,惊风等一切热证。开天门
开天门(自小儿眉心推向前发际边缘)次穴位:天门(攒竹)
位置:自两眉中间至前发际呈一条直线。操作:用两拇指面自眉心起,交替向上直推至前发际,约推30~50次。主治:感冒发热,头痛,精神萎靡,惊风等。揉太阳
揉太阳(按揉眉梢后太阳穴)次穴位:太阳
位置:在两眉梢后凹陷处。有左为太阳,右为太阴之说。操作:两拇指或两中指端分别在左右两太阳穴上揉动。向前揉为补,向耳后揉为泻。揉30次。主治:外感发热,头痛头晕伤风感冒怎么推?
小儿风寒感冒的穴位按摩
风寒感冒:症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四肢关节酸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咳痰清稀,舌质淡,苔薄、白。常用手法:①重推三关穴次。
②揉外劳宫次。
穴位:外劳宫(外劳)
位置:手背中央与内劳宫相对处。操作:用拇指或中指端揉之,约揉50~次。主治:风寒感冒,腹痛,腹胀,腹泻,肠鸣等。③双手提拿肩井穴部位肌肉5~7次。穴位:肩井
位置:在大椎与肩峰连线中点,肩部筋肉处。操作:用两手拇指与食指相对用力捏拿肩上大筋,称拿肩井,约捏拿5~10次。主治:感冒,惊厥,肩背部疼痛。④用食、中指揉二扇门50次,揉时要稍用力,速度宜快。穴位:二扇门
位置:在手背中指根两侧凹陷中。
操作:用两拇指甲掐揉之,掐5~10次,揉~次。
主治:惊风,昏厥,身热无汗。小儿风热感冒的穴位按摩
症见发热重,微恶风或恶寒,咽痛,口干,有汗,面赤,鼻塞,流黄涕,咳嗽痰黄,舌边尖红,苔薄黄。
1、清肺经次,清天河水次。
穴位:肺经(肺金)
位置:无名指掌面。
操作: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次。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
穴位:天河水
位置: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至肘横纹呈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见上图。约推~次。主治:发热,烦躁不安,口渴,口舌生疮,惊风等一切热证。
2、按揉大椎穴1~3分钟。
穴位:大椎
位置:在第7颈椎与第1胸椎棘突之间。
操作:以中指端按揉,或用拇指与食、中、无名等指作对称用力,捏挤大椎。按揉约~次,捏挤10~15次。
3、以掌横擦骶尾部,以透热为度。
4、拿肩井3~5次。
穴位:肩井
位置:在大椎与肩峰连线中点,肩部筋肉处。
操作:用两手拇指与食指相对用力捏拿肩上大筋,称拿肩井,约捏拿5~10次。
主治:感冒,惊厥,肩背部疼痛。
5、咳嗽痰多者,加按揉天突、丰隆穴各1分钟,推小横纹次,推膻中次。
穴位:天突
位置:胸骨上窝正中。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按揉。约15~30次。
主治:咳嗽气喘,胸闷,恶心,呕吐等。
穴位:丰隆
位置:外踝上8寸,胫骨前缘外侧1.5寸,胫腓骨之间。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端揉之。约1~3分钟。
主治:痰多,气喘,胸闷等。
穴位:膻中
位置:两乳头连线之中点。
操作:分揉法和推法,揉用中指端按揉,约揉50~次;推用双手拇指腹自膻中穴向外分推,约50~次。
主治:胸闷,咳喘、吐逆,心悸等。
6、高热惊厥者,加清肺经次,清心经次,推涌泉次,清天河水次。
穴位:心经(心火)
位置:中指掌面。
操作:①补心经:在小儿中指面作旋推,见中图,约补~次。
②清心经:指尖向指根直推,见下图,清~次。
主治:高热神昏,烦躁,夜啼,口舌生疮,小便短赤等。
穴位:涌泉
位置:足掌心前1/3与2/3交界处。
操作:用拇指腹自足跟推向足尖,称推涌泉。见右图,推~次。用拇指端在穴位上按揉,称揉涌泉,见左图。揉30~50次。
主治:发热,呕吐,腹泻,五心烦热。小儿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的穴位按摩
1、食欲不振者,加揉板门次,摩中脘3分钟,按揉足三里穴1分钟穴位:板门
位置:手掌大鱼际部。操作:用拇指端在大鱼际中点按揉,约揉~次。主治:食欲不振,四肢乏力,积滞,阻泻,腹胀等。穴位:中脘
位置:脐上4寸(胸骨下端至脐连线之中点)。操作:①揉中脘法:用指端或掌根在穴上揉,约揉2~5分钟。②摩中脘法:用掌心或四指摩中脘,约5~10分钟。主治:泄泻,呕吐,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等。穴位:足三里
位置: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操作:用拇指端按揉。约1~3分钟。主治:腹胀,腹痛,食欲不振,泄泻,便秘,四肢无力等。随症加减如流鼻涕、咽痛等症状重者,常用手法加①点揉风池穴1分钟。
②按揉曲池、合谷穴各1分钟。穴位:虎口(合谷)
位置:拇、食两指之间凹陷中,第2掌骨之中点边缘处。操作:用拇指按揉或拇、食二指对称拿之。约拿3~5次,揉~次。主治:风寒感冒,口眼歪斜,牙痛等。③多揉太阳穴。穴位:太阳
位置:在两眉梢后凹陷处。有左为太阳,右为太阴之说。操作:两拇指或两中指端分别在左右两太阳穴上揉动。向前揉为补,向耳后揉为泻。揉30次。主治:外感发热,头痛,头晕。如高热者,常用手法加①清天河水次,清肺经次。②直推脊柱5~10次。穴位:脊柱
位置:大椎至尾椎成一直线。操作:用食、中二指腹或掌根自上向下直推,称推脊柱,约推~次。主治:脱肛,便秘,泄泻等。③搓擦涌泉次。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者,常用手法加①补脾经次,推三关次。穴位:脾经(脾土)
位置:拇指桡侧面。操作:①补脾经:使患儿拇指微屈,操作者以拇指面沿患儿拇指桡侧缘向掌根直推,见中图。②清脾经:在小儿拇指面上直推,见下图。约推~次。主治:消化不良,腹泻,呕吐,疳积,四肢无力等。穴位:三关
位置:在前臂桡侧,自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条直线。操作:用拇指或食、中二指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约推~次。按揉中脘、足三里穴各1分钟。
穴位:中脘
位置:脐上4寸(胸骨下端至脐连线之中点)。操作:①揉中脘法:用指端或掌根在穴上揉,约揉2~5分钟。②摩中脘法:用掌心或四指摩中脘,约5~10分钟。主治:泄泻,呕吐,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等。注意:推拿治疗效果虽好,但家长在家自行治疗效果不佳的时候,医院接受正规的治疗。
作者简介嗨,我是祺祺妈,祺祺不到一岁,平时都是自己带孩子,从来没请过月嫂。孩子的大小事情全从网上学的,看了太多的育儿知识,觉得有必要把它们整合整合供大家参考,所以呢,这里所有的文章基本都是其他育儿网的各家精华,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白巅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