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那年,邻居有人得了带状疱疹,老百姓俗称“蛇串疮”,是生在脖子上的,医院做了治疗,但还是痛苦不堪,隔壁老人家知道后,就采来杠板归,石臼里捣成泥糊,将其敷在疱疹上,另将剩下的草煮水喝,喝的当晚,疼痛就大为减轻,第二天,带状疱疹就已基本好转,愈后不留疤痕,效果绝对显著。
多年以后我自己的一次亲身经历,才真正让我对这种草的神奇,有了更加深的认识,我是前胸和后背得的带状疱疹,整大片,那晚,那种神经性抽痛真不得了。天明,家人就采来了杠板归,敷药不到半小时,患处即感清凉舒服,一天之内带状疱疹的症状基本消除。
这几年,我陆陆续续将这款草药推介给很多疱疹的患者,都是快的一天,迟的两天,症状基本好转。
名字由来说起杠板归,它还有这样一个传奇的故事,传说在很久以前,山里有个穷苦人得了重病,奄奄一息快死了,于是人们便急急忙忙用门板把他抬到山外看大夫,在去的路上他口干舌燥,焦虑不安,突然他的手就被一种不知名的藤刺挂住了,大家停下来,看到了一种很奇怪的藤子,上面结有小果子,想想自己都快死了,也顾不了那么多,就将叶子和果子吃了下去解解渴,以解燃眉之急,结果没多久,那人居然神气活现地站起来,病痊愈了,于是大家就扛着门板和杠子回去了,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它,就把它叫做“杠板归”。
这下记住了它的来历了吧,走在水沟边。山坡阴湿地带时,别忘了看一眼它哟。
科普扛板归:扛板归出自《万病回春》:扛板归,四、五月生,至九月见霜即无。叶尖青,如犁头尖样,藤有小刺。有子圆黑如睛。治蛇咬伤,又宜扛板归,不拘多少。
《物理小识》:犁头刺藤,其叶三角如犁头,多在篱边生。
《生草药性备要》:老虎利,芽梗俱有勒,子蓝色,可食。
《纲目拾遗》:雷公藤,生山阴脚下。立夏时发苗,独茎蔓生,茎穿叶心,茎上又发叶,叶下圆上尖如犁耙,又类三角枫,枝梗有刺。又出江西者力大,土人采之毒鱼,凡蚌螺之属亦死,其性最烈。以其草烟熏蚕子则不生,养蚕家忌之。山人采熏壁虱。花期6-8月,果期9-10月。
其实“扛板归”有很多别名的,各地叫法不一,在我们这边人们喜欢依它的叶子形状,称它“犁头草”,在江苏的苏州、无锡、常州这些地区一般叫它“河白草”,可能是因为它经常生长在河边而根白细长的缘故吧,而在福建、广东的有些地区就叫它“老虎脷”(老虎脷就是说它象老虎的舌头,因为老虎的舌头上也生有倒勾的毛刺),还有些地区叫它“猫爪草”、“蛇牙草”等这些别名,大多是根据它植物茎叶上有倒生的勾刺而命名的,还有一个别名叫‘蛇倒退’,可能是蛇类在碰到扛板归时,不敢穿越而过,而是倒退绕行,怕它的勾刺扎到自己身体里而使自己受伤的原故。
扛板归功能主治扛板归一般生长在河边、水沟岸边、山坡路边,灌木丛中等阴湿的地方。采收扛板归在夏季开花时采收,这个时候的药效成份会比较足一点,有利于疗效的发挥。在采摘使用时,大家都要戴上那种涂胶的防刺手套,以免被刺扎伤。一般采收后洗净晒干,使用时干品用15~30克,鲜品一般50~90克,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熏洗。
临床上多用它清热解毒又利水消肿的功效,能治疗感冒发热、咽喉肿痛(包括扁桃体发炎)、痈肿疮疡、肠炎腹泻、多种痢疾、肾炎水肿以及湿热黄疸等病症。在清热解毒、消肿利水又能止咳的功效下,就可以用来治疗发热咳嗽(包括上呼吸道感染和气管发炎),百日咳(小孩多易感染,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程初起会有类似感冒样的症状,病程一般可长达2~3个月,呈现出典型的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咳嗽末尾会出现鸡鸣样吸气性吼声。),以及一些体内湿性较重的咳嗽等,如果身体偏寒性的咳嗽,那就要适当加些温肺化痰止咳的药物同用了。
另外,扛板归具有散瘀活血、通络、消肿利水的功效,能用来治疗疟疾、痞积(体内有硬肿块一类的病症)、臌胀等症(臌胀是由内脏病变引起的腹水胀满)。
临床应用1、《王安采药录》书中记载,治反胃、噎膈、腹胀、阴囊肿大、产后遍体浮肿。
2、《秋泉家秘》一书中,用来治疗坐板疮(生于臀部疮疡的统称),用扛板归10克、乌贼骨17克,共为细末擦之,干则以菜油调敷。
3、《江西草药》书中记载治疗单腹臌胀(也就是肝硬化腹水),用扛板归二市斤,白英半市斤,焙干研末,加面粉一市斤,炼蜜为丸,每次服13克,每日3次。
4,、《常用中草药》书中用来治肾炎,用全草60~克煎服,如果是小儿肾炎,就煎水来给他擦洗身体。
5、《常用中草药手册》一书里,用扛板归干粉撒布或煎水洗,用来治疗烫伤、皮炎、湿疹,用鲜根和红薯烧酒一起燉服,可治疗痔疮痿管。
总结扛板归功效总结:
(1)解毒:用于毒蛇咬伤
(2)利水:用于肾炎水肿、臌胀、阴囊肿大
(3)消肿:用于咽喉肿痛、痞积、疔疮痈肿
(4)止咳:用于咳嗽、气管发炎、百日咳等
(5)扛板归新功用:散瘀、活血、通络,是我们以前不常用的功效。一般藤类植物,大多具有疏通经络的功能,我们把通络和利水祛湿结合起来,治疗水湿阻滞引起的络道不通,或者先由络道不通,继而形成水湿阻滞的病症。所以,在《难杂病症经验集》中,治疗神志呆顿、半身不遂、络道为水湿所蔽者,方中加入扛板归,均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民间应用:外洗外擦在老百姓那里,一般多自己采用,主要作为外用,让患者煎汤外洗皮炎、湿疹之类,效果还是可以的。有时也用于皮肉割伤后伤口的消炎,在伤口止血后,就用扛板归的叶子打出或揉出汁,以它的汁涂擦伤口,或直接把揉烂出汁的叶子敷在伤口上,消炎抗感染效果很好,伤疤也容易收口长合。多不去煎服,因为这味药有点小毒,久服多服可能导致利水过多而伤阴,一般没学过草药知识的人大多不知道用量多少和服用时间长短,乱服可能伤身体,还因为它混身长刺,人家也不愿意去采它,所以这味药到处可见,无意中保护了药源。
另外有人皮肤过敏也可用它。蚊虫叮咬拿它叶子就直接往上搽,就可以止痒消疹子。
历代配方1、治水肿胀:平地木三钱,雷公藤五钱,车前草四钱,天青地白草三钱,路路通五个。打碎煎服。(《救生苦海》)
2、治急性扁桃体炎:石豆兰(兰科麦斛)一两,扛板归二两半,一枝黄花五钱。水煎,分二次服,日一剂。(福建《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3、治缠腰火丹(带状疱疹):鲜扛板归叶,捣烂绞汁,调雄黄末适量,涂患处,一日数次。(《江西民间草药》)
4、治瘰疬:扛板归七钱,野南瓜根三两,猪瘦肉四两炖汤,以汤煎药。孕妇忌服。(《江西民间草药》)
5、治痈肿:鲜扛板归全草二至三两。水煎,调黄酒服。(《福建中草药》)
6、治乳痈痛结:鲜扛板归叶洗净杵烂,敷贴于委中穴;或与叶下红共捣烂,敷脚底涌泉穴,右痛敷左,左痛敷右。(《闽东本草》)
7、治坐板疮:乌贼骨五线,雷公藤三钱。共为细末擦之,干则以菜油调敷。(《王秋泉家秘》)
8、治湿疹、天疱疮、脓疱疮:鲜扛板归全草二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9、治慢性湿疹:鲜扛板归四两。水煎外洗,每日一次。(《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
10、治黄水疮:蛇倒退叶(为细末)一两,冰片五分。混合,调麻油涂搽。(《贵阳民间药草》)
11、治下肢关节肿痛:鲜扛板归全草二至三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12、治似麻风型的脱节癞:蛇倒退(红色)煎水洗\另用辰砂草、旱莲草、车前草(鲜者)各-两五钱,煎水内服。(《贵阳民间药草》)
13、治痔漏:扛板归七钱至一两,猪大肠不拘量,同炖汤服。(《江西民间草药》)
14、治附骨疽:扛板归七钱至一两,酒水各半煎二次,分服;以渣捣烂敷患处。(《江西民间草药》)
15、治蛇咬伤:扛板归叶不拘多少,捣汁酒调,随量服之,用渣搭伤处。((万病回春》)
馨若淽兰与君同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