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小儿扁桃体炎
扁桃体位于扁桃体隐窝内,是人体呼吸道的第一道免疫器官,抵制和消灭自口鼻进入的致病菌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但当吸入的病原微生物数量比较多或者是毒力比较强时,就会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发生炎症,即扁桃体炎。
扁桃体炎是儿童时期常见病,多发病,分为急性、慢性扁桃体炎,在季节更替、气温变化时容易发病。急性扁桃体炎为腭扁桃体的急性非特异性炎症,为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之一,可伴有程度不等的咽部黏膜和淋巴组织的急性炎症,表现为发热、咳嗽、咽痛,严重时高热不退,吞咽困难,检查可见,扁桃体充血、肿大、化脓。慢性扁桃体炎为扁桃体的持续感染性炎症,多由于急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或因腭扁桃体隐窝引流不畅,隐窝内细菌、病毒滋生感染而演变为慢性炎症,检查可见扁桃体肥大、充血、或可见分泌物,颌下淋巴结肿大。
小儿扁桃体炎的病因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为主要致病菌。少数病例由非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引起。此外,腺病毒、鼻病毒或单纯疱疹病毒等也可引起本病。细菌和病毒混合感染者也较多见。近几年还发现有厌氧菌感染者,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有上升趋势。
上述病原体通常存在于正常人的口腔及扁桃体内而不会致病,当某些因素使全身(营养不良、佝偻病、消化不良)或局部的抵抗力降低时,或此时因为原有细菌大量繁殖也可致病。而受凉、潮湿、疲劳过度、吸入有毒气体如一氧化碳等均可为诱因。
小儿扁桃体炎的症状
1.症状
局部症状主要为剧烈咽痛,多伴有吞咽痛,常放射至耳部,婴幼儿表现为流口水。部分患儿出现下颌角淋巴结肿大触痛,及口咽部肿胀所致的说话声弱。炎症波及咽鼓管时则出现耳闷、耳鸣、耳痛甚至听力下降。葡萄球菌感染者,扁桃体肿大较显著,在幼儿还可引起呼吸困难。全身症状多见于急性滤泡性及急性隐窝性扁桃体炎。起病急,可有畏寒、高热、头痛、食欲下降、疲乏无力、周身不适、便秘等。小儿患者可因高热而引起抽搐、呕吐及昏睡,婴幼儿可因肠系膜淋巴结受累而出现腹痛、腹泻。
慢性者发作间歇期可有咽干、发痒、异物感、刺激性咳嗽等轻微症状。若扁桃体隐窝内滞留干酪样腐败物或有厌氧菌感染,则可出现口臭。有些患儿由于扁桃体过度肥大可出现睡眠打鼾、呼吸不畅、吞咽或言语共鸣障碍。由于扁桃体隐窝内脓栓排出被咽下,刺激胃肠道,或由于隐窝内细菌毒素等被吸收,可导致消化不良或头痛、乏力、低热等全身反应。
2.体征
急性者呈急性病容。局部检查见咽部黏膜呈弥漫性充血,以扁桃体及两侧腭弓最为严重,腭扁桃体肿大。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时在其表面可见黄白色脓点或在隐窝口处有黄白色或灰白色点状豆渣样渗出物,可连成一片形似假膜,不超出扁桃体范围,易拭去但不遗留出血创面,双侧下颌角淋巴结常肿大、压痛。
慢性者扁桃体大小不定,成人多已缩小,表面可见瘢痕收缩,凹凸不平,与腭弓可有粘连,隐窝口常有碎屑或化脓性物质,腭舌弓呈暗红色,挤压腭舌弓时,隐窝口可见黄白色干酪样点状物溢出。
小儿扁桃体炎的检查
细菌感染时血常规显示白细胞总数增多、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血沉增快,链球菌感染时可有抗链球菌溶血素“O”升高。咽拭子培养可协助诊断病原菌(阳性率不高)。
小儿扁桃体炎的并发症
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不难诊断。急性扁桃体炎需与咽白喉、猩红热等引起的咽峡炎疾病鉴别。慢性者需与扁桃体生理性肥大、扁桃体肿瘤等鉴别。
小儿扁桃体炎的治疗
1.一般疗法
卧床休息,进流质饮食及多饮水,加强营养及疏通大便,咽痛剧烈或高热时,可口服退热药及镇痛药。因本病具有传染性,故患儿要隔离。
2.抗生素应用
为主要治疗方法。首选青霉素类,根据病情轻重,决定给药途径。若治疗2~3天后病情无好转,须分析原因,改用其他种类抗生素,如有条件可在确定致病菌后,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抗生素。
3.局部治疗
常用复方硼砂溶液,口泰(复方氯乙定含漱液)或1:5,呋喃西林液漱口。局部治疗方法有扁桃体隐窝冲洗,扁桃体内药物注射,局部喷药,激光治疗等,虽然这些方法可抑制细菌,清除病灶,但比较痛苦,局部外治法中,中药外贴疗法更受患儿欢迎。
4.手术治疗
如多次反复发作急性扁桃体炎,特别是已有并发症者,应在急性炎症消退二周后施行扁桃体切除术。70%反复发作的扁桃体炎病灶内存留有病原体,手术切除是彻底消除潜伏病原体的有效方法。
小儿扁桃体的预防
冬季,天气寒冷,气候干燥,建议家长朋友做到以下几条,减少孩子发病的几率。
一、创造良好的家庭卫生环境
1、房间经常打扫、不留死角
有人说了,不干不净,吃了没病;太干净反而容易得病,这又是一句没有科学依据的老话,不足信啊。中国家庭的卫生状况并不能令人满意,家里死角多,灰土大,适合细菌病毒的生存繁殖和传播,与欧美、日本的卫生状况有较大差距。如果地面不干净,病毒细菌也会随着人员走动带起的灰尘四处传播。
2、家中有人得病,要适当隔离
大人得病,由于抵抗力强,症状不明显,但已经足以传染小朋友了。很多时候孩子是被父母和亲友传的。所以家中患者要带上口罩,与孩子分餐,经常洗手,不抱、不亲孩子,孩子也要回避患者,这样将大大减少患病的可能性。
3、家里要经常通风换气
即便有空气净化器,也要进行室内、外的换气,否则仅有室内内部循环,空气净化器也会变成一个病毒源。天气冷的时候,也应该至少进行上、下午各半小时的开窗通风,以降低室内有害物质浓度。
二、注意饮食、睡眠,培养良好生活习惯
1、多喝水
喝水可以起到稀释体内病毒的作用,加快新陈代谢,把有害物质排出。注意,不是喝饮料,饮料中含糖高和添加剂,对健康不利,如果糖分停留在咽喉部位,反而会成为病毒细菌的生长繁殖的乐土。如果孩子实在不爱喝白水,可以煮些梨水、柠檬水等。
2、吃得要营养全面,而不是所谓的吃好
认为给孩子多吃肉蛋奶就是吃好了是不够的,应该努力做到营养均衡、全面。人体需要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很多都是人体免疫物质的组成部分,是抗击病毒的生力军,怎么能少呢?有研究指出,每人每天要吃30多种东西才能营养全面,你家做到了吗?估计中国人很难。这就要吃各种蔬菜、水果、干果、副食等。特别的,有些水果还有抗病作用,如火龙果、猕猴桃、苹果等。少吃或不吃刺激性、偏甜、偏咸、油炸的食物,新鲜食物可提高自身抗病能力,而加工的食品中很多有益物质已经消失了。
3、孩子要尽量多睡觉
中国孩子普遍睡眠不足,小学最好保证9-10小时,幼儿园要10小时以上,但是大部分家庭都做不到。睡眠充足可以提高身体抵抗力,免疫系统得到充足的休息,才更更好地抗击敌人。
4、孩子要勤洗手
研究显示,洗手次数多的比洗得少的孩子感冒次数少。孩子活泼好动,会摸各种东西,病毒粘到手上可存活70小时,勤洗手会减少病毒入侵人体的几率。
5、有机会可用水冲洗口鼻
这个似乎不容易做到,有条件的时候,对于幼儿,爸妈可以用流水冲洗孩子的鼻子,进入鼻孔的水可以把病毒带出。如果口中、鼻子里的病毒达不到一定数量,就不会发病。
6、嘱咐孩子不吃手、不用手摸鼻子、眼睛
这个一定要给孩子养成好习惯。眼、口、鼻都是病毒入侵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