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常见症候要点
(一)风热壅结证:咽痛,渐加剧,咽干灼热,或咽痒,轻度吞咽困难。伴发热、微恶寒、头痛、鼻塞、咳嗽等症状。喉核及周围粘膜红,少许脓点,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指纹淡紫。
(二)寒郁热伏证:恶寒发热,无汗或少汗,头身疼痛,清涕咳嗽,乳蛾红肿疼痛,可见脓点,舌苔薄白或白腻,脉象浮紧。
(三)肺胃热盛证:咽痛明显,吞咽时加剧,牵引耳痛,张口、吞咽困难。伴发热、面赤、口渴欲冷饮、口臭、小便赤黄、大便秘结等症。喉核红肿,咽粘膜深红,喉核表面有黄白色脓点,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舌红、苔黄或厚腻,脉洪数,指纹紫滞。
二、常见症状/症候施护
(一)恶寒、发热
1.注意观察体温变化及汗出情况,出汗时忌吹风,及时更换衣服,必要时配合抢救。
2.寒郁热伏证者注意保暖。
3.保持口腔清洁,鼓励多饮温开水。
4.遵医嘱物理降温。
5.遵医嘱予温浴熏洗方外洗发热解表。
6.指导家长按摩太阳穴,推拿:退三关、退六腑、清天河水,辅助退热。
7.遵医嘱予耳尖放血清热泻火退热治疗。
(二)咽痛
1.观察咽痛性质、程度、伴随症状及持续时间。
2.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太阳、印堂、百会、合谷、风池等穴。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咽喉、扁桃体、肺、胃、肾上腺等穴。
5.遵医嘱耳尖放血疗法消肿利咽治疗。
(三)咳嗽、咳痰
1.观察咳嗽的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规律以及痰液的量、颜色、性状等。
2.咳嗽剧烈时取半卧位。
3.指导患儿正确有效咳嗽及咳痰方法,家长正确拍背促进痰液排出。
4遵医嘱予排痰仪拍背辅助排痰治疗。
5.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肺、气管、神门、下屏尖等穴。
(四)鼻塞、流涕
1.观察鼻塞情况及涕液颜色、性质等。
2.掌握正确的擤涕方法。
3.遵医嘱穴位按摩,鼻塞时按摩迎香、鼻通等穴。
5.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肺、内鼻、外鼻、气管等穴。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内服中药
(1)风热壅结者以疏风清热,解毒利咽为宜,汤药宜偏凉服。
(2)肺胃热盛者以清胃宣肺,利咽消肿为宜,汤药宜温服。
(3)寒郁热伏证以解表散寒,泄热解毒为宜,辛温解表剂宜趁热服,药后加被安卧或啜服热稀粥,以助汗出。
(二)特色技术
(1)1.穴位帖敷
1.咳嗽:咳嗽贴成分:白芥子、细辛、生麻黄、肉桂、干姜等,作用:疏风散寒,阵咳宣肺平喘等。
2.咽痛:咽扁贴成分:黄莲、大黄、青黛、冰片、马勃等,作用: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3.恶心呕吐者:止吐贴成分:沉香木香高良姜槟榔,作用:止痛理气。
(2)中药泡洗
高热患者予温浴熏洗方泡洗,成分:青蒿、艾草、藿香、荆芥作用:发热解表,用于小儿风热犯表证。
(3)穴位按摩
太阳穴,退六腑、推三关,清天河水适用于烂乳蛾风热壅结证、肺胃热盛证。
(4)放血疗法
耳尖穴予放血治疗,具有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泄热开窍等作用,适用于风热壅结证、肺胃热盛证。
(5)激光疗法:
鼻塞、流涕者予激光治疗仪穴位治疗,取合谷、印堂、迎香穴。具有通窍醒脑的功效。
四、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病室保持安静、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卧床休息。
(二)饮食指导:饮食清淡易消化、忌食辛辣油腻之品,忌烟酒。
1.风热壅结证:指导家长给患儿宜食疏风清热,解毒利咽的食品,如西瓜汁、荸荠汁、金银花茶等。
2.寒郁热伏证:指导家长给患儿宜食解表散寒,泄热解毒的食品,如生姜、葱白、红糖等。
3.肺胃热盛证:指导家长给患儿食清胃宣肺,利咽消肿的食品,如西瓜、绿豆汤、梨汁等。
(三)情志调理
加强与患儿沟通,向患儿家长讲解本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积极配合治疗。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