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常生活中应该有很多人受到过流鼻血(鼻出血)的困扰,医学上又称为“鼻衄”,是指鼻腔及周围组织的血管破裂,血液向前经鼻孔流出或向后流入咽部,鼻出血本身不是一种病,而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可由鼻子本身疾病引起,亦可由全身疾病所致。
鼻出血多为单侧,亦可为双侧;可间歇性反复出血,亦可为持续性出血不止。出血量多少不一,轻者仅为鼻涕中帯血,或者滴滴答答,重者可为喷射性出血、呕血,引起失血性休克,反复少量出血可导致贫血。
图片引自网络,非原创。
小时候身边时不时有人出现鼻出血,有的是抠鼻子抠出血,有的是鼻子碰撞受伤出血,有的则是无缘无故就有鼻血流出来,同时民间也会有各种各样的偏方用于治疗流鼻血,有的似乎有效,有的人用了多种药方仍然反复流不停。
鼻出血从病因学角度来讲可分为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局部因素主要包括:鼻部炎症、鼻部外伤、鼻部医源性操作损伤、鼻部血管病变、鼻部肿瘤等;全身因素主要有:各种原因导致的血小板数量和功能障碍、凝血功能障碍、高血压、全身传染性疾病等。
绝大部分的鼻出血来自于下图所示的鼻中隔(将鼻腔分为左右两侧的分隔)前端的区域,该区域是鼻中隔多支血管的交汇处,毛细血管丰富,此处是鼻腔与空气最早接触的区域,比较干燥,容易出现血管扩张,同时也是容易触碰到的区域,因此挖鼻、抠鼻屎、鼻子痒揉鼻子容易损伤到该区域引起出血。各种局部或者全身性因素引起的鼻出血几乎有80-90%都来自于此处,认准了出血的部位就相应比较好处理了。
血管交汇处,血管丰富。图片引自网络,非原创。
图片引自网络,非原创。
鼻中隔前端丛状扩张的血管。图片引自网络,非原创。
鼻中隔前端出血点。图片引自网络,非原创。
生活中和临床上最常见的莫过于儿童的鼻出血,这个问题让众多的家长表示很头痛。打个喷嚏小孩子流鼻血了,早上睡醒枕头床单上都是血迹,上班的时候学校老师打电话过来说你们家宝宝流鼻血了……真是操碎了心。
小孩子为什么容易流鼻血呢?此处划重点,各位家长要看好了。实际上绝大部分的小孩子流鼻血是由“鼻炎+挖鼻子”这个组合因素造成的,大部分小孩存在不同程度的鼻炎,鼻粘膜较薄,在有鼻腔粘膜炎症的基础上出现鼻子痒、分泌物结痂,小孩子不自觉会挖鼻子,此时的粘膜血管扩张、粘膜糜烂,质地比较脆,指甲容易将粘膜抠破引起出血,出血止住后粘膜炎症没有控制,原来出血的地方还没长好,同时有新的血管生成,自然出现了该部位的反复容易出血,稍微触碰甚至打喷嚏、运动蹦跳都可能引起鼻出血。
很多家长说没见小孩子挖鼻子为什么会流鼻血,那是因为挖鼻子没给你看到呗,玩闹的时候鼻子不容易痒、没空挖鼻子,睡觉的时候会不自觉去挖鼻子,所以睡醒的时候口鼻、枕头上都是血迹。
那小孩子流鼻血需要注意什么?首先是教育小孩别用手指挖鼻孔,不要过度揉搓鼻子,如果鼻子痒应该捏住双侧鼻翼稍稍揉一揉,如果鼻腔有结痂应该让大人拿镊子等合适的工具小心夹出,避免触碰到粘膜。另外根据鼻粘膜的炎症情况和鼻部症状需要适当给予药物治疗控制炎症,改善症状,比如抗过敏药减少鼻腔分泌物、改善鼻子痒,鼻喷激素改善鼻腔粘膜的炎症状态,但是出血期应暂停鼻喷激素的使用,应暂停2-3天无出血再使用,同时注意各种鼻喷剂均不要对着鼻中隔面喷。
图片引自网络,非原创。
遇到鼻出血时病人本人和家属往往会惊慌失措,尤其是出血一时无法止住时更加不知所措,实际上绝大部分的鼻出血不一定需要就医,可以自行处理观察。遇到出血时拿纸巾塞住鼻腔、仰头可能是最常见的家庭处理方式,但这也是最常见的错误处理方式,纸巾塞鼻当然有可能止血,但不是起到压迫止血的作用,而且可能使得鼻腔原本糜烂破溃的粘膜面积增大,造成更大面积的可能出血的粘膜面。仰头则会使原本主要往前流的血液大部分流入咽喉部,不利于观察,更加造成紧张的情绪,吞入消化道的血液还会刺激胃部引起呕吐,对于小儿或者老年人甚至可能因血液后流造成误吸入气管引起的窒息的风险。
再次划重点:正确的处理方式应该是以适当压力捏住双侧全部的鼻翼,出血较缓慢时可单纯压迫出血一侧的鼻翼,捏鼻的同时保持低头位(见下图)一般捏鼻期间可控制出血,3-5分钟后松开大部分可止血,如出血未控制则继续捏鼻直至血止。建议将这个常识教育给儿童、家中的老人,学校的老师也应该具备这个鼻出血的常规处理方式。
实际上很多非耳鼻咽喉专科的医务人员遇到鼻出血也是熟手无策,常常需要请耳鼻喉科医生急会诊,这里同时建议各个科室的医务人员遇到鼻出血患者先叫患者按照这个方式处理,无法止血时再请急会诊,等待急会诊的过程中同时保持捏鼻低头的姿势减少出血。
这里强调比仰头更糟糕的姿势是仰卧,对于必须卧床的患者建议侧卧、适当抬高床头,避免呛入气管内。
图片引自网络,非原创。
图片引自网络,非原创。
哪些鼻出血的情况建议及时就医?包括出血量较大和出血量极少都应该及时的就医的情况。
大部分的鼻出血可以通过观察或者上述的方式止血,1、反复长时间尝试上述方式不能止血或者无法减少出血量者及时就医;2、反反复复频繁出血者尤其出现贫血症状者应当就医处理;3、短时间出血量很大,出现头晕乏力时需有人陪同就医,或者拨打急救电话;4、鼻出血合并牙龈出血、呕血、全身多处皮肤黏膜出血、血尿、血便者应及时就医,排除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5、对于有高血压、心脏病等基础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华法林等抗凝药的患者,及时出血可以及时止住,医院就诊相关科室和耳鼻喉科,咨询是否需要调整用药,检查鼻腔情况;6、对于青少年至青壮年男性,反复较大量鼻腔、口腔出血伴有单侧鼻塞者应当就医排除鼻咽纤维血管瘤;7、反复涕中带血、回吸痰带血(鼻涕吸入咽部咳出的痰中带血)、脓血性鼻涕者应当就医排除鼻腔、鼻窦、鼻咽部恶性肿瘤;8、对于有鼻咽癌放疗病史的患者,及时出血不多,或者出血较多能控制的,也应及时就医排除肿瘤复发、放疗后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9、对于家族中多人有反复鼻出血史,全身皮肤黏膜可见毛细血管扩张表现的者,建议就医排除家族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少见病);10、对于反复多次少量出血,就医时未找到出血部位,为了找到出血部位,应该在活动性出血时及时就医,以便查找出血点。
以上2/3/4三种情况建议要查血常规和凝血功能,其他情况根据具体的病情选择是否抽血检查以及完善相关的检查。
检查未见活动性出血点,局部可见小隆起或者小块痂皮附着处很可能是出血部位,触碰该点可引起出血。图片引自网络,非原创。
鼻出血的治疗:
临床上鼻出血的治疗包括鼻腔填塞法、药物烧灼封闭法、热器械烧灼凝固法等,填塞主要用于临时控制活动性出血,一般填塞72小时后拔除,部分可能再次出血,药物烧灼封闭法目前少用,热器械主要包括电凝、等离子等方法,后两者方式治疗不当可能造成鼻中隔穿孔。另外对于大血管破裂引起的鼻出血,在适当填塞的基础上需要介入栓塞治疗止血,比如鼻咽癌放疗后颈部大血管破裂的情况往往需要介入栓塞或者植入支架来控制出血。鼻腔填塞较为难受,各种治疗手段对儿童来说都是极为抗拒的,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运用不同治疗手段针对不同的病人显得尤为重要。
具体的治疗方式要根据具体的鼻出血情况,这里简单略过,本文不做详细的介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