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脸色发白:气血虚弱!
我们用“面无血色”来形容人的脸色如何糟糕,用用容光焕发来形容人的气色如何之好,可见气血与容貌也是分不开的。可以说是,气血乃女性健康与美丽的源泉,女性“气血”这一泉水充足了,则泉眼时时刻刻往外喷涌着“好气色”与“好身体”。其实“脸色”也是身体的一面镜子,可以直观反映出你的健康状态。
有些人的脸色却呈现出苍白、煞白甚至惨白的状况,且没有脸色毫无光泽,其实这跟气虚、血虚有关。血液不足,不能营养面部,则易出现脸色发白的现象,此外,气为血之率,血为气之母,所以补血的同时要先补气,气能生血,而且血液的化生离不开气作为动力。若气虚了,脸色也易出现苍白色。
脸色发白,气血虚弱,艾灸穴位
1、中脘
2、关元
3、足三里
4、心俞
5、膻中
调理气血两虚,一般艾灸中脘、关元和足三里即可,不用盲目灸过多的穴位,时间可以控制在30-40分钟,循序渐进的延长时间、考虑加减穴位。也可以在心俞和膻中艾灸,时间10-15分钟,可以调整心血亏虚。若是中气下陷导致的气血两亏,除艾灸上述穴位外,百会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穴位。
二、脸色发黄:脾胃虚弱!
还有一些人的脸色比较容易出现蜡黄、焦黄的情况,有可能你已经出现了脾胃虚弱。而脾胃是后天之本,是营养物质的来源,如果脾胃虚弱以后不能正常运化,营养物质就不能滋润到我们的面部,故而脸色会出现黄色
如果发现自己脸色发黄,则可以多吃一些具有健脾胃功能的食物,比如薏米、百合、山药、黄鱼、小米、人参等。祛湿的有薏仁、红豆、冬瓜皮及荷叶、莲子等。此外,为了保护脾胃,在生病时要要少吃牛黄解毒片、牛黄上清丸等苦寒类药物。
脸色发黄,脾胃虚弱,艾灸穴位
1、脾俞
2、胃俞
3、中脘
4、天枢
6、足三里
艾灸时间:初始每穴艾灸15分钟,适应后逐渐延长时间,直止肢体每穴20分钟,躯干每穴30-40分钟,一周内休息1-3天。
三、脸色发红:阴虚火旺!
脸色发红并不代表都是健康的体现,有一种“红”和疾病有关,那就是脸色潮红。比如有些人一到下午的时候就会出现脸色发红的现象,其实脸色潮红和阴虚、上火有关。容易表现出心情烦躁、两手心发热等症状。脸色发红也分两种情况,如果是满面通红,则说明上的火为“实火”,在艾灸之余考虑大椎放血;如果发现只是颧骨发红,则说明上的火为“虚火”。
阴虚火旺体质,是否也适合艾灸呢?
我们在工作过程中也遇到不少阴虚体质的人,其中也有不少人使用了艾灸,并有很好的效果,事实胜于雄辩。因为艾灸不仅仅是热,更主要的的功能是扶正,艾灸可以双向调整。当您觉得寒凉的时候,用它可以帮助你温热,当您感觉燥热的时候,用它可以平复这种燥热的状态,这就是双向调整的功能。
脸色发红,阴虚火旺,艾灸穴位
1、大椎
2、神阙、关元
4、足三里
6、太溪
艾灸时间:阴虚的情况更要注意循序渐进!初始每穴艾灸15分钟,适应后逐渐延长时间,直止肢体每穴20分钟,躯干每穴30-40分钟,一周内休息1-3天。
四、脸色发黑:肾虚!
我们都知道的,中国人的肤色多是“黄种人”,但是有一些人的脸色却是黄里面透着黑色,整个人看上去也无精打采,更且看上去好像比实际年龄还要老上几岁,如果呈现这种脸色的话,则说明你出现肾虚了。
中医认为五色对应五脏,黑是跟肾相对应,所以说肾虚的病人往往多见黑面色。黑眼圈也属面色发黑,它就是因为肾虚导致水代谢异常造成的。艾灸之余,不妨多吃一些具有补肾温阳功效的食物,如羊肉、当归、韭菜、枸杞等。
脸色发黑,肾虚,艾灸穴位
1、肾俞、命门
2、关元
3、太溪
4、涌泉
艾灸时间:初始每穴艾灸15分钟,适应后逐渐延长时间,直止肢体每穴20分钟,躯干每穴30-40分钟,一周内休息1-3天。
此外,合谷穴是养颜大穴,养颜不可不灸。
在古代,中医把疼痛作为疾病的代名词,
你知道疼痛是怎么产生的吗?
经络穴位保健在预防和缓解疾病方面
有什么独特的作用呢?
利用经络穴位进行养生保健的意义又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