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白癜风专家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488002.html
研究单位:
1、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咸阳;
2、陕西中医药大学制药厂,陕西咸阳
文献原标题:
《消炎退热合剂对脂多糖致急性肺损伤模型小鼠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发表于《中医学报》年5月第5期第35卷总第期
论文数字身份证DOI:10./j.issn.-..05.
中图分类号:R.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5--04
文献部分原文:
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肺损伤(acutelunginjury,ALI)是临床上常见的危急重症之一,病死率为35%~40%[1]。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可活化炎性细胞,释放大量炎性细胞因子[2],导致肺泡内毛细血管膜损伤、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功能失调及肺水肿[3]。在ALI发展过程中,有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s-1,IL-1)、IL-6、IL-10、IL-12、肿瘤细胞因子(tumornecrosisfactor,TNF-α)、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等多种细胞因子参与[4]。这些细胞因子作为信号分子在局部和全身水平进行引发、扩增和延续,在急性肺损伤的炎性级联反应中占据主导地位,因此,控制炎症反应是治疗急性肺损伤的关键[5]。
根据临床表现,肺部感染属中医学暴喘、喘脱、温病等范畴,有痰热壅肺证、痰浊阻肺证、邪热闭窍证、肺热腑实证、气滞血瘀证等多种证候,表现为“喘”“昏”“满”“热”并见,尤以上喘下满为多。
消炎退热合剂由大青叶、蒲公英、紫花地丁和甘草4味中药组成,具有清热消毒,凉血消肿功效[6],主要用于感冒发热,上呼吸道感染,咽喉肿痛及各种疮痈肿痛[7]。本研究采用多次腹腔注射LPS建立ALI模型,探讨消炎退热合剂抗ALI的药理作用及机制。
实验结果:
1、各组模型肺右上叶湿质量/干质量比较
模型组肺右上叶湿质量/干质量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消炎退热合剂中剂量组、大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湿质量/干质量显著降低(P<0.01)。见表1。
2、各组模型血清IL-12、IFN-γ、IL-4、IL-10水平比较
模型组血清IL-12、IFN-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或P<0.01),而IL-10和IL-4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消炎退热合剂小剂量组、中剂量组、大剂量组的IL-12、IFN-γ的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地降低(P<0.05或P<0.01),而IL-10、IL-4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见表2。
3、各组模型肺泡灌洗液中IL-6、TNF-α水平比较
模型组肺泡灌洗液中IL-6、TNF-α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消炎退热合剂小剂量组、中剂量组、大剂量组的IL-6明显降低(P<0.01),消炎退热合剂大剂量组肺泡灌洗液中TNF-α明显降低(P<0.05)。见表3。
4、各组模型肺组织病理学比较
肺组织镜下观察显示:
正常组肺泡结构完整,无出血、炎细胞浸润以及间隔增厚。
模型组肺泡间隔增厚,间质有大量炎细胞浸润,伴随出血;
消炎退热合剂小剂量组肺泡间隔增厚,间质有轻度炎细胞浸润,伴随出血;
消炎退热合剂中剂量组肺泡间隔仅局部有轻度增厚,轻度炎细胞浸润,伴随出血;
消炎退热合剂大剂量组肺泡间隔仅局部有轻度增厚,轻度炎细胞浸润,无出血;
地塞米松组切片在镜下可见肺泡间隔仅局部有轻度增厚,轻度炎细胞浸润,轻度出血。见图1。
讨论
急性肺损伤(ALI)发病机制比较复杂,病情发展迅速,且病死率高[10]。脂多糖(LPS)是革兰阴性细菌的主要致病成分,也是引起AIL并最终导致患者死亡的常见原因[11]。AIL以肺微血管通透性增高、肺泡腔渗出富含蛋白质的液体、肺水肿及透明膜的形成,并且伴有肺间质纤维化为主要的病理特征[12],临床上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和顽固性低氧血症,影像学上表现为双肺渗出性病变[13]。LPS可导致肺泡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肺泡上皮细胞和肺间质水肿,其本质是肺部各种炎性细胞聚集激活浸润和大量炎性介质的释放,形成肺损伤[14]。
研究发现,肺泡巨噬细胞是多种炎症细胞因子的主要来源,在肺泡腔中,肺泡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这些炎性细胞因子主要有IL-1、6、8、12、IFN-γ和TNF-α[15],其主要作用是局部刺激嗜中性粒细胞趋化并激活。其中TNF-α是人体内主要的促炎和免疫调节因子,同时参与介导ALI过程。TNF-α能促进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刺激肺内皮细胞、巨噬细胞的活化和迁移,并通过诱导细胞因子的分泌引发炎症反应。IFN-γ可以介导许多与肺脏生理有关的前炎性反应;诱导巨噬细胞产生IL-1、TNF-α、IL-6和IL-8等;具有促炎症反应的作用[16]。ALI是多种炎症介质反应及相互作用的结果,促炎因子与抗炎因子之间的动态平衡是影响ALI的重要因素。然而,细胞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极其复杂,并且细胞因子之间并非各自孤立,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形成细胞因子网络,相互制约,一旦这个动态平衡被打破,则可发生细胞因子或炎性介质失控性释放,导致肺组织及全身靶器官组织损伤,导致ALI发生与发展[17]。
消炎退热合剂由大青叶、蒲公英、紫花地丁、甘草组成。其中,大青叶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是凉血解毒之要药[18];紫花地丁味苦性寒,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之功,历来为治疗红肿、热痛之常用药,主治黄疸内热、痈疽恶疮、痈疽发背、疔疮肿毒、喉痹肿痛等[19];蒲公英清热解毒、利尿散结,主治感冒发热、扁桃体炎、急性咽喉炎、急性支气管炎等;蒲公英和紫花地丁二者配伍,可达清热、散火、解毒、消肿之目的[20];甘草性平味甘,具有补中益气、润肺止咳、清热解毒、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之功[21]。诸药配伍,共奏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抗炎之功,主要用于感冒发热、上呼吸道感染、咽喉肿痛及各种疮痈肿痛。
本研究发现,消炎退热合剂小剂量组、中剂量组、大剂量组能不同程度降低LPS诱导的小鼠血清中IL-12、IFN-γ水平,并升高抗炎因子IL-10和IL-4水平;使肺泡灌洗液中的致炎细胞因子IL-6明显降低,消炎退热合剂大剂量组TNF-α水平明显降低。HE染色结果显示,消炎退热合剂组大剂量组可保护肺组织,减轻肺泡间隔增厚,炎细胞浸润等现象。
综上,消炎退热合剂对肺炎有明确的治疗效果,为其治疗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参考文献:
[1]孙红双,吕菁君,魏捷.急性肺损伤发病机制及治疗的未来研究趋势[J].医学研究杂志,,45(1):-,.
[2]潘冰冰,周勇,孔高茵,等.桃叶珊瑚苷减轻脂多糖诱导的小鼠急性肺损伤[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44(2):-.
[3]郭斌,王绮,沈永清,等.黄芩苷对急性肺损伤大鼠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J].解剖学研究,,41(2):-.
[4]刘涛,任成山.炎症介质在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机制中的作用[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6(3):-.
[5]蒋金泉,李俊杰,魏桂枝,等.炎症反应在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临床急诊杂志,,18(3):-.
[6]朱兆佑.退热消炎冲剂的制备及临床观察[J].中药材,,15(9):45.
[7]王兴海,何屹,王娟,等.消炎退热合剂中咖啡酸的含量测定[J].现代中医药,,27(1):45-46.
[8]梁锦屏,王琳琳,黄菱,等.内毒素血症小鼠肺组织损伤及血清炎症因子变化的研究[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32(8):-,.
[9]温保强,刘江华.LPS诱导鼠急性肺损伤模型的评价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14(26):-.
[10]苏景深,刘恩顺,赵鑫民.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J].吉林中医药,,39(5):-.
[11]姜琴,张文凯.脂多糖致急性肺损伤机制研究进展及还原型谷胱甘肽保护作用[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11(4):-.
[12]凌亚豪,魏金锋,王爱平,等.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癌变·畸变·突变,,29(2):-.
[13]BERNARDGR,ARTIGASA,BRIGHAMKL,etal.TheAmerican-EuropeanConsensusConferenceonARDS.Definitions,mechanisms,relevant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