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桦1*,李慧2,杨鸿1,周兆海1,梁浩钊1,徐志高1,巫辅达1,李樵锋1,黄璐琦2
(1.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佛山;2.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
非洲猪瘟(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SFV)感染引起的家猪和野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其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中国也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目前,对该病的流行病学、病原学以及疫苗等方面的研究取得巨大进展。但迄今我国非洲猪瘟的病理学研究报道仍较罕见。为进一步明确非洲猪瘟的病理学特征,本文采用经典病理学研究方法,复制急性非洲猪瘟病例,通过对病死猪各组织器官尸检病变的观察,建立临床病理学评价标准,通过对剖检病变的出现时间、频率、程度等方面的综合分析,再结合各组织器官的病理组织学变化,探讨病理变化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内在关系及其病理机制,为非洲猪瘟的防控和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1)选用体重20kg左右的长白猪13头,肌内注射非洲猪瘟病毒毒株Pig/HLJ/18,剂量HAD50·mL-1。2)试验期间的死亡猪,全部进行系统剖检和取材,制备石蜡切片,苏木素伊红染色。3)建立病理学评价标准,病变(无序分类变量)用频率和百分比表示,病变程度(有序分类变量)按各组织器官的不同病变进行分级和评分。
1)发病猪符合非洲猪瘟急性、热性、高传染性等临床特征,发病率%,病死率%。病死猪表现败血症典型特征,尸体易腐败,血凝不良或溶血,尸僵不全。2)主要病理损伤为出血性坏死性淋巴结炎、急性炎性脾肿(败血脾)、脑水肿、肺水肿和肺实变等。3)脾和淋巴结是非洲猪瘟病毒攻击的靶器官,病变最为显著,出现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发生频率最高。4)病理变化以血液循环障碍尤为突出,包括水肿、充血、淤血、出血、梗死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多种病理表现,出血性病变为其最主要的特征。5)非洲猪瘟病毒引发的以淋巴细胞渗出为主的炎症反应贯穿始终,在病程的中后期表现更为明显。
急性非洲猪瘟的主要病理过程为典型的免疫/炎症级联反应和严重的全身血液循环障碍,共同导致急性非洲猪瘟的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
引用本文
邓桦,李慧,杨鸿,周兆海,梁浩钊,徐志高,巫辅达,李樵锋,黄璐琦.急性非洲猪瘟的实验病理学研究[J].畜牧兽医学报,,51(11):-.
DENGHua,LIHui,YANGHong,ZHOUZhaohai,LIANGHaozhao,XUZhigao,WUFuda,LIQiaofeng,HUANGLuqi.ExperimentalpathologicalstudyofacuteAfricanswinefever[J].ActaVeterinariaetZootechnicaSinica,,51(11):-.
来源:畜牧兽医学报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猜你喜欢1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PK-15细胞中外泌体的鉴定及其对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2张建峰:猪流行性腹泻的防控和疫苗研发现状3两广论坛专访:贾爱卿猪流行性腹泻,做好综合防控是关键!
有偿投稿投稿邮箱gdxhtg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