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耳病疫苗高致病性猪蓝耳病自然病例与

时间:2021-10-29 15:18:40 来源:急性扁桃体炎

摘要:为了解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美洲株与我国当今流行的高致病性毒株在致病性上的差异,对高致病性PRRSV自然感染病例和美洲株VR一人工感染猪进行比较病理学研究,探讨PRRsV高致病性毒株的致病特点及发病机制。结果显示,高致病性PRRSV会引起发病猪耳和四肢末端迅速发绀、皮肤点状出血、急性肺实变、全身出血性坏死性淋巴结炎、急性炎性脾肿、部分病例脾边缘出血性梗死灶、肾,最状出血和胃肠黏膜出血等剖检病变。死亡病猪具有急性出血性败血症的割检病变特征。全身性淋巴组织急性坏死、重度病毒性脑炎、实质器官变性坏死及肺继发感染为高致病性PRRSV自然感染病例的组织病变特征,这是导致病猪急性死亡和多继发感染的的主要原因。两病毒感染猪的肺和扁桃体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细胞以及肺和脾电镜下病毒颗粒的分布、形态基本相同。

  关键词:猪蓝耳病;美洲株;高致病性毒株;比较病理学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reproductiveandrespiratorysyndrome,PRRS)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随后英国、德国、加拿大、日本、荷兰等一些国家也先后暴发了该病,并开始在世界大多数养猪国家流行。年,郭宝清首次从北京地区疑似PI潞病例中分离到PRRSV。PRRSV属于动脉炎病毒科动脉炎病毒属,是一种有囊膜的单股正链RNA病毒。根据基因型和抗原型差异分为2个亚型:即美洲型(VR-为代表株)和欧洲型(LV为代表株),我国流行的PRRSV为美洲型。PRRSV易发生变异,甚至可以发生在体外培养的相邻2代之间,从而引起毒力上的差异,PRRSV毒株间存在较大差异。

年6月我国南方部分地区(江西、湖北、湖南、安徽等)在高温高湿季节突发高致病性。为了研究我国当今流行的高致病性毒株与美洲传统毒株在致病性上的差异,本试验拟对高致病性PRRSV自然病例与美洲株VR一人工感染猪进行比较病理学研究,探讨PRRSV高致病性毒株的致病特点及发病机制。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PRRSVATCCVR一由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提供。PRRSV单克隆抗体、HRP标记羊抗小鼠IgG、DAB均由农业部兽医诊断中心提供。40日龄健康断奶仔猪购自山东鲁南种猪场。高致病性PRRS自然病例为年9~10月份山东各地送。

1.2高致病性PRRS自然病例的病理学观察

  剖检送诊的猪胃肠等组织器官病料,lO%甲醛固定和一20℃冰冻保存,用肺、淋巴结和脾进行分子生物学诊断,取PRRSV感染阳性,且无猪瘟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感染的自然病例的病料,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取肺、脾经2.5%戊二醛磷酸缓冲液预固定,1%锇酸复固定,丙酮梯度脱水,制作超薄切片,醋酸双氧铀和柠檬酸铅双重染色,透射电镜观察;取扁桃体和肺,常规石蜡切片、间接法免疫组化染色,光镜下观察PRRSV抗原阳性细胞的形态及分布。

1.3美洲株人工感染猪的病理学观察

  取经ELISA血清学检测PRRSV抗体阴性、RT鈥擯CR检测PRRSV也为阴性的40日龄健康断奶仔猪5头,人工鼻腔接种PRRSVATCCVR一细胞培养液,(2mL/头),建立人工感染模型,观察感染猪的临床表现,于感染后14d剖杀,观察剖检病变,采集病料,制作石蜡切片及超薄切片,进行组织病理学变化、PRRSV抗原定位及超微病变观察(方法同1.2)。

2、结果

2.1高致病性猪蓝耳病自然病例的剖检病变

  剖检病变呈多样性。患猪皮肤发红,绝大多数病猪耳部和四肢末段迅速发紫,眼睑肿胀发紫,有的皮肤表现点状出血,后期有鼻液或鼻出血。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黏膜充血,小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内充满黏稠的渗出物,肺呈暗红色实变,颜色由红到紫,硬实,有时胸腔积有浆液或纤维素性浆液。全身淋巴结充血、水肿、切面外翻呈浆液性淋巴结炎病变,病情严重的病例常呈出血性淋巴结炎,尤其是颈部、肺部和肠系膜淋巴结。脾暗红色肿大,表面常见米粒大出血丘疹,有的边缘见出血性梗死灶。扁桃体充血、肿胀。肝暗红色或土黄色肿大、质脆,胆囊扩张或萎缩,胆汁浓稠。胃、肠黏膜暗红色充血,并见斑点状出血,胃底部、回盲瓣、结肠及盲肠常有溃疡。肾充血、肿大,常见点状出血,膀胱积尿,有时尿呈棕黄色,心肌色变淡,有的见心外膜出血。脑膜充血、水肿。

2.2高致病性猪蓝耳病自然病例的镜检病变

2.2.1肺脏

  最常见的病变是急性间质性肺炎,肺泡壁及肺间质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浸润增生。部分病例有浆液性或浆液纤维素性肺炎病变,中性粒细胞浸润,这表明有细菌的继发性感染。

2.2.2脑

  几乎所有病例均表现病猪为重度病毒性脑炎病变。

2.2.3扁桃体

  隐窝充满坏死组织,淋巴组织表现不同程度的坏死病变,有的病猪表现明显的出血性坏死性炎症。

2.2.4脾脏

  多数病猪表现不同程度的急性炎性脾肿病变(败血脾),脾组织弥漫性充血、出血,淋巴细胞坏死。

2.2.5淋巴结

  不同病猪及不同部位的淋巴结表现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淋巴结炎病变,炎症波及全身淋巴结,以肺门淋巴结、颈部淋巴结病变最为严重,可见浆液性、出血性、坏死性或出血坏死性淋巴结炎。

2.2.6肾脏

  表现出血性变质性炎症,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有的管腔内见均质红染的蛋白质管型,间质充血、出血,有的见以淋巴细胞浸润为特征的急性间质性肾炎病变。

2.2.7肝脏

  一般表现肝细胞严重的颗粒变性及水泡变性,有的见灶状坏死,有的小叶间质则表现以淋巴细胞浸润为特征的急性间质性肝炎病变。

2.2.8心脏

  心肌呈明显的颗粒变性,间质充血,有的出血。

2.2.9胃肠

  一般表现卡他性或出血性卡他性炎症,黏膜上皮细胞坏死脱落,黏膜固有层见大量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浸润,有的则见纤维素性坏死性炎症(固膜性炎症)。

2.2.10免疫组化染色镜检

PRRSV抗原部位呈棕褐色或棕红色着染(阳性反应),阳性颗粒分布于感染细胞的胞浆内或胞膜,阳性细胞主要见于扁桃体黏膜及隐窝上皮细胞、淋巴组织内巨噬细胞;肺泡壁浸润增生的巨噬细胞、支气管黏膜固有层腺泡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

2.3高致病性猪蓝耳病自然病例肺和脾的电镜下病变

  在病猪的肺泡壁巨噬细胞、脾淋巴细胞胞浆内看到有囊膜的病毒颗粒,颗粒呈球形,直径约65nm,病毒感染细胞均有胞膜破裂、线粒体肿胀等超微结构病变。

2.4美洲株人工感染猪的剖检病变

  接毒后14d,见皮肤发红,眼睑稍肿、发绀,剖检肺稍硬实肿胀,散在肺泡性肺气肿。颌下淋巴结、肺门淋巴结、肩前淋巴结充斑、肿大,腹股沟淋巴结轻微肿大,充血。脾暗红色、轻度肿胀。胃黏膜充血发红。

2.5美洲株人工感染猪的光镜观察

2.5.1肺脏

  各叶均见明显间质性肺炎病变,肺泡壁增厚,充血,见大量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增生,肺泡腔狭窄。

2.5.2淋巴结

  肺门淋巴结髓质区充血、出血。嗜中性白细胞浸润,皮质区淋巴细胞明显缺失;肩前淋巴结、颌下淋巴结髓质区及个别淋巴滤泡内也见出血,散在少量核浓缩的坏死淋巴细胞;腹股沟淋巴结、膝上淋巴结未见明显病变。

2.5.3脾脏

  红髓区充血、出血,少量核浓缩的坏死淋巴细胞。

2.5.4扁桃体

  个别淋巴滤泡见少量淋巴细胞坏死。

2.5.5脑

  小血管扩张充血,血管内皮细胞肿胀,血管周围见少量淋巴细胞浸润,胶质细胞增生,表现轻度病毒性脑炎病变。

2.5.6胃肠

  胃黏膜固有层充血、淋巴细胞浸润。十二指肠、空肠、回肠未见明显的病理变化。

2.5.7实质器官

  肾小管上皮细胞、肝细胞颗粒变性。心脏未见明显病变。

2.5.8免疫组化染色镜检

  肺、扁桃体免疫组化检测,PRRSV抗原阳性细胞及分布与高致病性猪蓝耳病自然病例基本相同。

2.6美洲株人工感染猪肺和脾的电镜观察

PRRSV病毒颗粒的大小及分布与高致病性猪蓝耳病自然病例基本相同。

2.7高致病性猪蓝耳病自然病例与美洲株人工感染猪病理变化比较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自然病例与美洲株人工感染猪病理变化比较,病变范围及病变性质基本相同,但病变程度具有显著差异。

3、讨论

  皮肤发红、眼睑肿胀发绀的外观病变两者基本相同。但高致病性PRRS自然病例耳和四肢末段发绀的速度快、比例高,尚见皮肤点状出血、流鼻液或鼻出血等外在病变。

  肺实变、颌下及肺门淋巴结充血、肿大是两者共有的剖检病变,与丁伯良报道类似。但高致病性PRRS发展快、病变程度重,淋巴结病变波及全身,出血性淋巴结炎的发病率高达35%。急性炎性脾肿、部分病例脾脏边缘出血性梗死灶、肾点状出血、胃肠黏膜出血及溃疡、实质器官重度变性坏死是高致病性PRRS特有的剖检病变,说明高致病性PRRS多死于急性出血性败血症。据Rossow报道,PRRSV急性感染的病猪在临床上也有急性败血症表现,但以往PRRS发病仔猪表现出血性败血症及胃肠道病变的很少,本次流行的高致病性PRRS病例较为普遍,这些病变很像典型猪瘟,致使两病的临床区别更加困难。

  镜检病变表明,急性间质性肺炎、坏死性淋巴结炎、坏死性脾炎、卡他性胃炎、病毒性脑炎等器官的病变性质两者未有本质的区别,但病变程度显著不同,高致病性PRRS病猪一般表现重度病变。肺多见继发感染、全身性淋巴组织的急性坏死、重度病毒性脑炎、实质器官变性坏死病变等为高致病性PRRS自然病例的组织学病变特征,也是导致高致病性PRRS病猪重度神经症状及急性死亡的主要原因。免疫器官组织的急性坏死性病变。必将导致患病猪的重度免疫抑制,所以自然病例多见与继发感染有关的病理变化。

  肺和扁桃体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细胞以及肺和脾电镜下病毒颗粒的分布、形态两者基本相同,不能作为两者的鉴别依据。不过高致病性PRRS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细胞及病毒颗粒的数量更加多见。

免责申明:本文来自diyipaper.

转载请注明:http://www.podtm.com/xgyy/13479.html
热点排行
慢性扁桃体炎治疗方法

慢性扁桃体炎治疗方法要选择什么?治疗慢性扁桃体炎选择一个有效的方法是首先……【查看详情】

精彩推荐
慢性扁桃体炎治疗方法

慢性扁桃体炎治疗方法要选择什么?治疗慢性扁桃体炎选择一个有效……【查看详情】

相关导读
慢性扁桃体炎治疗方法

慢性扁桃体炎治疗方法要选择什么?治疗慢性扁桃体炎选择一个有效……【查看详情】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