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在过去十年中,猩红热的发病率从每十万人中的5.6例升至12.4例,增长了一倍,仅次于结核作为细菌性传染病的主要病种。
猩红热通常在春季爆发,5至11岁的儿童特别容易感染,因此家长需采取预防措施。
这种病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引起,表现为全身性的弥漫性红斑状皮疹,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猩红热的主要传染源包括病患者和携带者,特别是那些患有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咽喉炎的人。
这种病可以通过空气中的飞沫直接传播,或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物体间接传播。此外,如果儿童皮肤有伤口,尤其是出血时,容易被感染。孕妇在分娩时如果感染,也可能将病菌传给婴儿。
那么,家长应如何判断孩子是否患上猩红热呢?
1.皮疹
通常感染猩红热后12至36小时内,孩子身上会出现皮疹。这些皮疹全身密集,触感粗糙,按压后会暂时变白,放开几秒钟后恢复红色。
皮疹常从上胸部、颈部开始,逐渐扩散至四肢和躯干,最终集中于腋下和肘部。
2.发热
猩红热的潜伏期为1至7天,通常伴有中度或以上的发热。但也有孩子表现为低热或无发热,属于非典型猩红热。
3.草莓舌
猩红热会使孩子的舌头肿胀、鲜红,并出现凸点,被形象地称为草莓舌。
4.口周苍白
孩子的面部由于充血而红润,唇部周围却不充血,形成明显对比,显得更苍白。
5.咽部疼痛
猩红热通常继发于扁桃体咽炎,咽部和扁桃体会出现红肿,颈部淋巴结也会肿大并触感疼痛。
如果孩子出现这些症状,家医院,由医生根据检查结果做出诊断和治疗。
确诊后,应立即隔离孩子,至少在接受有效抗生素治疗24小时后,病情开始好转,才可解除隔离。
治疗期间,家长应按医嘱处理,并妥善护理孩子,包括让孩子多喝水、多休息,并保持均衡饮食。
由于缺乏猩红热疫苗,预防措施主要是保持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多喝水,保持口腔和皮肤清洁,并在人多的地方戴口罩。
应避免孩子与猩红热患者接触,对孩子使用的书本、玩具等物品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