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王佳然
小儿扁桃体炎临床中多见且容易反复,给患儿和家长造成了很多合并症和极大的精神负担。在门诊诊疗中应用中医儿科特有的内治法与外治法相结合治疗小儿扁桃体炎,效果颇佳。
1
扁桃体炎定义
扁桃体炎为腭扁桃体的非特异性炎症,是咽部扁桃体发生急性或慢性炎症的一种病症。中医学因其形状似乳头或蚕蛾,故称其为“乳蛾”。
2扁桃体炎病因病机
急性扁桃体炎多发于儿童及青年,季节更替、气温变化时容易发病,劳累、受凉、潮湿等常为本病的诱发因素。慢性扁桃体炎一遇机体抵抗力下降,往往表现出多次、反复呈急性发作状态,久之易成为“病灶感染”,细菌易在隐窝内繁殖,诱致本病的发生和发展。
中医认为则认为主要由于风热邪毒从口鼻而入侵犯肺胃两经,邪毒熏蒸于咽喉遂成本病。或肺胃素有积热,或热毒较甚,灼热肺胃之阴,津液不足,虚火上炎而成。
急性扁桃体炎相当于“风热乳蛾”,慢性扁桃体炎相当于“虚火乳蛾”。风热乳蛾多因气候骤变,寒热失调,肺卫不固,致风热邪毒乘虚从口鼻而从侵喉核,脾胃蕴热,或因外感风热失治,邪毒乘热内传肺胃,上灼喉核,发为本病;虚火乳蛾多因风热乳蛾或温病之后余毒未清,邪热耗伤肺阴,或因素体阴虚,加之劳倦过度,肾阴亏损,虚火上炎,蒸喉核,发为本病。
3临床表现
急性扁桃体炎表现为:起病急、恶寒、高热、可达39-40°C,尤其是幼儿可因高热而抽搐、呕吐或昏睡、食欲不振、便秘等。局部症状:咽痛明显,吞咽时尤甚,剧烈者可放射至耳部,幼儿常因不能吞咽而哭闹不安。
慢性扁桃体炎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咽痛、易感冒或扁桃腺周围脓肿的病史。平时症状多不明显,但常有急性发作病史。咽干,发痒,异物感,刺激性咳嗽,口臭等轻微症状。儿童若因扁桃体肥大影响呼吸时可妨碍其睡眠,夜间常惊醒不安。
在临床上慢性扁桃体炎,患儿往往不自知,家长如果不仔细查看扁桃腺局部情况也不容易发现。很多来就诊的患儿都是因为长期睡觉打呼噜、刷牙或医院询问、就诊。
4治疗
常用治疗为药物治疗,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急性扁桃体炎药物治疗多为使用抗生素治疗。近年考虑到抗生素的滥用及抗生素对于脾胃的影响,很多家长都不太支持使用抗生素。
手术治疗:过去,为防止扁桃体病灶引起严重并发病,扁桃体切除术甚为普遍。近年认识到扁桃体是众多淋巴组织之一,具有一定免疫功能,故手术已较前明显减少。
5中医内治法与外治法治疗扁桃体炎
扁桃体和自身免疫功能的发育在3-7岁最为明显,到12岁左右基本停止发育。这种炎症正是人类从幼小变得成熟的必由之路。扁桃体就好像两个小哨兵一样,在咽喉部“站岗、放哨”一旦发现“敌情”扁桃体就会发生应答,做出反应。如果慢性扁桃体炎,扁桃体本身总是红肿,丧失了小哨兵的作用。整个的呼吸道的第一道防线就薄弱了,很多病邪就有了可乘之机,乘虚而入,支气管炎、肺炎等等问题就接踵而来了。
中医儿科很早就强调内治法与外治法。在最早的中医文献《五十二病方》中除了记载中药外,还有刮痧和推拿。民间揑脊数已经至今近两千年。所谓内治法是通过中医诊断辨证后运用中草药汤剂或者中草药代茶饮加以治疗。所谓外治法是通过局部含服、含漱、小儿推拿手法应用、中医适宜技术的应用加以治疗。可见,内治法和外治法从不分家,各有特色。在临床中,深深的体会到以小儿推拿为代表的中医外治法对儿科疾病常有奇效。小儿推拿仅用医者之手在特定穴位与部位上进行轻柔抚触,因此是纯绿色的自然疗法。利用推拿的力量疏通经络,让气血达到平衡,从而起到治疗保健作用。
6典型病案
急性扁桃腺炎病案2例
01
孙九月,女,5岁,于年12月19日就诊。主诉:发热3天。现病史:3天突然高热,最高体温达39.2°C,今日测体温38.7°C,口服热速清颗粒、头孢拉定等未能控制体温,用退热药物体温可暂时下降,短时间后即上升,无汗,轻咳,烦躁不安,口渴喜饮,大便干。舌红苔黄厚,脉浮滑数,检查扁桃体红肿,其上有黄色分泌物。
中医诊断:乳蛾肺胃热盛,咽官不利
西医诊断:急性扁桃体炎(化脓性扁桃腺炎)
治疗原则:清泻肺热,解毒消肿
治疗方法:内治法与外治法同用。
内治法为口服中草药
处方:
荆芥穗5g牛蒡子10g黄芩10g薄荷5g(后下)
知母10g板蓝根30g玄参10g生石膏25g(先煎)
赤芍10g熟军5g
3剂前两煎水煎服每日2次,第三煎,煎汤泡足15至20分钟,微汗即可。
外治法:
手部(左手):清肺经次;清天河水,由掌横纹到肘横纹蘸凉水推次;点按合谷穴20次。
足部反射区按摩:基本反射区:肾上腺、肾、输尿管、膀胱、腹腔神经丛。重点反射区:扁桃腺有明显压痛、胸部淋巴、喉气管食道、上身淋巴、肺及支气管按压有若干颗粒样物质并有明显压痛。相关反射区:盲肠及阑尾、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及肛门、小肠、脾、心、肝胆,促进肠蠕动,通利大便。
背部:挤捏双侧肺腧穴各3-5次;下推七节骨2分钟。
腹部:顺时针摩腹3分钟。
治疗结果:服药加泡足1剂,推拿1次热即退,扁桃体红肿明显减轻,分泌物已无。服药3剂推拿2次后停药,扁桃体恢复正常。自病愈后坚持一周推拿1-2次,1年内扁桃体炎未再发作。
02
单秋雨,女,6岁,于年8月23日就诊。主诉:咽喉疼痛2天。现病史:2天自诉咽喉部疼痛,无发热,微咳嗽,吃饭难以下咽,喝水困难,大便头干。舌偏红苔黄,脉滑,检查扁桃体充血肿大,右侧尤其明显,表面可见小脓点。
中医诊断:乳蛾肺胃蕴热,风热外侵
西医诊断:急性扁桃体炎
治疗原则:疏风散热,清热解毒
治疗方法:内治法与外治法同用。
内治法为口服待茶饮草药方
处方:
贡菊5g金银花6g蒲公英10g郁李仁6g(打碎)
7剂待茶饮后频服。
外治法:
手部(左手):掐少商10次;清大肠清小肠各次。
足部反射区按摩:基本反射区:肾上腺、肾、输尿管、膀胱、腹腔神经丛。重点反射区:喉气管食道、扁桃腺反射区、上下身淋巴腺反射区、肺及支气管反射区按压出现小气泡并有轻度压痛。相关反射区:盲肠及阑尾、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及肛门、小肠、脾、心、肝胆。
背部:双侧肺腧穴区域闪罐治疗。
腹部:按揉天枢穴、大横穴各3分钟。
治疗结果:服用代茶饮小方2天后,大便转畅,每日一行,推拿2次后,扁桃体红肿明显减轻,继续每天推拿一次连推3天扁桃体恢复正常。自年9月坚持每周推拿一次,扁桃体炎至今未再发作。
慢性扁桃体炎病案2例
03
王琳杰,女,5岁,于年9月6日就诊。主诉:打鼾1月。现病史:其母亲代述,近1月来发现孩子打鼾,声音较大,夜眠不安,翻滚蹬被。平素易感,体质偏弱。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检查扁桃体肿大III度,其上可见红血丝,两侧肿大范围已超过悬雍垂。
中医诊断:乳蛾脾肺气虚
西医诊断:慢性扁桃体炎
治疗原则:补肺益脾利咽散结
治疗方法:内治法与外治法同用。
内治法为口服中草药
处方:
桑叶10g桔梗10g黄芩10g蝉衣6g
儿茶2g板蓝根30g草河车20g元参10g
麦冬10g连翘10g浙贝6g干青果6g
14剂水煎服。前两煎水煎服每日2次,第三煎,煎汤泡足15至20分钟,微汗即可。
外治法:
手部(左手):推上三关50次;揉一窝风30次;揉外劳宫50次;捣小天心50次。
足部反射区按摩:基本反射区:肾上腺、肾、输尿管、膀胱、腹腔神经丛。重点反射区:胸部反射区;胸部淋巴结反射区;喉、咽、气管发射区。肺反射区按压过程中发现有结节,明显压痛;位于足底部第二、三、四、五足趾根部出现结节,摸之碍手,形如小骨状,按压出现压痛;支气管反射区反复按压。扁桃腺反射区。相关反射区:盲肠及阑尾、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及肛门、小肠、脾、心、肝胆。
背部:从下向上捏脊7次。后3次捏3提1。
腹部:顺时针摩腹3分钟。
治疗结果:服药14剂,每周推拿2次,扁桃腺由III度肿大减轻到I度肿,其上红血丝明显减少,鼾声减轻。停服中草药后,坚持每周推拿一次,持续一个月,扁桃腺恢复正常,鼾声彻底消失。
04
邵奎铭,男,5岁,于年10月18日就诊。主诉:喉咙干痒、刷牙干呕2月余。现病史:2月来自诉喉咙干痒,不适,无发热,无咳嗽,食欲不佳,口臭,每逢刷牙会出现干呕,干呕严重时会连食物一起呕出。大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滑,检查扁桃体II度肿大。
中医诊断:乳蛾痰浊上扰
西医诊断:慢性扁桃腺炎
治疗原则:化痰逐瘀,利咽散结
治疗方法:外治法
外治法为康复新液每日含漱4至6次。中成药康复新液,每次取15-20ml,嘱患儿漱口后含20秒,每日4-6次。直接作用于扁桃体局部。
手部(左手):清脾经50次;清胃经50次、掐揉板门次、顺运内八卦30次。
足部反射区按摩:基本反射区:肾上腺、肾、输尿管、膀胱、腹腔神经丛。重点反射区:扁桃体反射区;喉、咽、气管反射区;肺支气管反射区。位于足底部第二、三足趾根部出现结节,按压结节,结节有弹性。足部胃胰十二指肠反射区。上下身淋巴反射区。
相关反射区:盲肠及阑尾、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及肛门、小肠、脾、心、肝胆、输尿管膀胱。
背部:捏脊后点揉双侧肺腧穴。
腹部:揉中脘次;摩腹50次。
四肢:点揉双侧足三里穴50次。
治疗结果:含漱康复新液2周,每周推拿2次,扁桃腺由II度肿大减轻如常人,食欲转佳,刷牙干呕情况减少。坚持每周推拿一次,持续一个月,扁桃腺恢复正常。
治疗小儿扁桃体炎,在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确立相应的治疗原则,应用内治与外治相结合的方法,达到治疗与防病的目的,促进患儿早日恢复健康。日后对于其他疾病的治疗和调养中将更广泛的应用小儿推拿,凭借双手对孩子进行推拿来治疗儿科病症。
↓↓↓点击"阅读原文"
王佳然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