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事的人,暂时没了成事的环境,并不意味着放任自己,而是坚持锻炼,保持体重,保持体能,拼命读书、思考。——冯唐在经历了读书的时候眼睛炯炯有神、停滞不前、停更之后的浑身难受,本次再次出发,我又重新对读书札记这件事燃烧起了热情。我现在反而觉得二个多月的休息是值得的,或者说是大有益处。让我想起每年的元旦、或是刚制定计划的头几天,那种充满新鲜感与干劲的状态,眼睛再次炯炯有神起来。我曾经试过很多阅读方式,比如每周对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各读一本书、一段时间只读自己感兴趣的作家的书、一段时间只读感兴趣的主题图书........试了一段时间之后,我迎来了新的一种读书方式,不做任何计划,完全遵从生活给我的提示,比如我在网络上看到的、遇到的、别人推荐的、或者某一次意外的弹出,或者正在搞促销的图书,或者只是书名吸引了我,亦或者是看了某个电影里提到的一本书.......如果留心,生活种关于书的提示无处不再。当然我是不大可能把所有的提示都接住的,我一定会从中找到最吸引我的书,迫不及待的读下去。如果读了一半读不下去了我也不会强求,但是底线是这本书只有完全读完了我才会写读书札记。从“计划读书”“主题读书”到现在完全靠生活给的提示读书,我称之为:生活指引读书法,现阶段来说,我觉得会更有意思和趣味。每日都会满怀期待的醒来问自己,今天我又会遇到什么书呢?我会把每日想要读的书都发到微博上(模块:),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看看。预祝周末愉快!《成事》冯唐D这书让我想起了,冯唐把泰戈尔的诗变成了他的味道,这回是把曾国藩变成了他的味道。冯唐可以去参加文学界好声音,经他转述过的作品都是他的味,辨识度还挺高。举例说明: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这是曾国藩的励志格言。很有名。第一句,姑妄听之——曾国藩做圣贤的心太切。其实,在圣贤和禽兽之间,更多的是灰色地带。白天做圣贤,晚上做禽兽,挺好。“我要在你身上做,春天对樱桃树做的事。”第二句,值得默诵。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看大处的时间和精力不宜花得太多,每三年、每一年、最多每半年检讨一次。小处着手要天天、时时,而且不要总问收获,埋头做就是了。以下全是摘录:为了不太唠叨,为了有一本中国管理者能反复翻的书,我打算写本书:以梁启超编选的《曾文正公嘉言钞》为底本,以成事为主旨,从现代管理角度品读。在写作的过程中,我抵制了试图总结归纳的诱惑,还是保持梁启超编选的顺序,和《论语》一样,没头没尾,从任何一页都可以读起,在任何一页都可以停下。我渐渐理解了孔子后人和梁启超为什么这么做,为什么没有试图建立一个不重不漏的体系:总结归纳难免遗漏和变形,不如像草木流水一样把文字放在这里,读过之后,读者自然有自己的总结归纳或者再读一遍的欲望。人材高下,视其志趣。卑者安流俗庸陋之规,而日趋污下。高者慕往哲盛隆之轨,而日即高明。做事情抢在前、争利益躲在后,重事实、说实话、不作假、不拍马屁的人,永远是稀缺的。遇到这样的人,一定要和他/她做朋友,做一辈子的朋友。有这样三五个朋友,这辈子比较好过。做事情、组团队的时候,一定要有三五个这样的人构成的核心。有了这样的核心,不怕没投资,不怕没政策,不怕业绩的起伏,事情一定是能做成的。做人,成事,如果想突破,要敢不同,敢坦诚,敢尖锐。做企业,如果要基业长青,要有心胸激发、容纳、奖励异见和持异见者。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只是作家的初阶。清万卷书、醒万里路,这也仅仅是作家的进阶,不能清空,就谈不上下一步的创造,谈不上写作。在清空的基础上,长出一棵草,开出一朵花,前无古人,后难有来者,这是作家的进阶。顾炎武的这句名言,是一句长期被误读的话。“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只是后半句,全句是“国家兴亡,肉食者谋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而矣)。什么是“天下”?不是紫禁城,不是疆域,不是政权,而是社会得以存在、没有沦为弱肉强食的动物世界的基本原则,“公道”——简简单单两个字,是与非。套用到现在这个时代,致富是对的,割韭菜是不对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应该给富人安全感,应该给穷人希望。保国、保政权,是当权者、当官者的责任。在位,最重要的是赏罚,不在位,不谋其政,不必操那份儿心。保天下、保社会、保文化,匹夫有责,特别是知识分子有责,意见领袖有责。中国历次大乱,先乱的不是国,先乱的是天下人心。人心中的是非乱了套,然后乱的才是国,政治颠倒。最后是外部的灾害。两层内因,一股外因,终成乱世。如果立志不朽,就要拿出一辈子的时间。读书、写书,做事、做人,都是一辈子的事。心,既是心智(要思考,要挖掘),也是意志(要锻炼,要打磨)。“用心”二字,最难。脑力劳动也是劳动,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和体力劳动类似。一个人习惯了繁重的脑力劳动之后,偶尔一两天不动脑子,也吃不好饭,也睡不好觉,甚至整个人恹恹的,没了活劲儿。人在骨子里有种很贱的东西存在,善护持。习惯而且喜欢繁重脑力劳动的人,不要渴望退休。最幸福的是活到老、干到老,得志则行天下,修修事功,没准就不朽了呢;不得志则独善其身,读读书,喝喝酒,想写就写两笔,没准也就不朽了呢。心常用则活,不用则窒,如泉在地,不凿汲则不得甘醴,如玉在璞,不切磋则不成令器。(复邓寅皆)不要赶时髦。要揣摩不因时间流逝而变、不因空间转换而变的真、真理和大美。变的是俗,不变的是道。争取做个得道之人。大局日坏,吾辈不可不竭力支持,做一分算一分,在一日撑一日。(致沈幼丹)诸事无常,诸法无我,大局不是某个个人能真正改变的,哪怕这个人是曾国藩这样几百年出一个的人物。大局日坏,曾国藩也没办法。但是,士不可不弘毅,虽然不做梦大局有根本改变、大清崛起,但也不撂挑子、转身就跑。大处着眼之后,黯然神伤,那就转头小处着手,有一分,做一分,能做一分,是一分。局面不好,要扛住,要坚持,守土有责,一分一分地做。如果很多人这么做,大局或许真的会渐渐变好,这也是无常中的有常。第一句,用人之道。广收,慎用。第二句,选人之道。做人有操守,行为无官气,做事多条理,说话少大言。以勤为本,以诚辅之。勤则虽柔必强,虽愚必明。诚则金石可穿,鬼神可格。(复陈舫仙)做事情,一要勤奋,二要诚心/专心/一心。只要能勤诚朴谨,不怕性格柔弱,不怕智力愚钝,必然能够成事,鬼神都会被感动,会帮你。老话了,类似的意思本书都强调了好几遍了,但是,几人能做到?先哲称利不什不变法,吾谓人不什不易旧。(复陈作梅)没有十倍的利益,不需改革制度;没有十倍的人才储备,或者新人没有好过旧人十倍,不要汰换旧人。这个话偏保守主义,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两个残酷的事实:从长期看,真正能变的“法”并不多,真正能更好用的人才并不多。古人患难忧虞之际,正是德业长进之时,其功在于胸怀坦夷,其效在于身体康健。圣贤之所以为圣,佛家之所以成佛,所争皆在大难磨折之日,将此心放得宽,养得灵,有活泼泼之胸襟,有坦荡荡之意境,则身体虽有外感,必不至于内伤。(复陈舫仙)天下事一一责报,则必有大失望之时。做事求回报,肯定要失望。有回报的,十件事没有一两件,按这个比例去预期,不容易失望。成事的人,暂时没了成事的环境,并不意味着放任自己,而是坚持锻炼,保持体重,保持体能,拼命读书、思考。《肠子的小心思》茱莉亚·恩德斯(钱为)D本书文笔幽默,故事动人,可以像读小说一样读科学知识。好病人成为好医生。因为生病开始研究病因,后来学医成为了某一医学领域的专家,同时又开始把自己的研究推广开来,普惠众生。作者如是说:我写这本书的目的也正在于此:我希望能向大众普及和推广那些看似高深的科学知识。很多科学知识都封存于科学家的研究论文中,或者仅限于学者们私下讨论,而这些有可能恰恰是许多病人正在苦苦追寻的答案。这本书让我知道的:1.肠道是人体里独一无二的重要器官——它组成了人体三分之二的免疫系统,它能从食物中汲取能量,它还能制造20余种激素。2.蹲便确实比坐便好。3.患牛皮癣的人比一般人更容易嗓子痛。一个可能的原因就是那些细菌长期藏身于扁桃体中,连续不间断地挑战免疫系统。如果免疫系统长期过分敏感,切除扁桃体有时也不失为治疗良方。4.扁桃体和控制体重还有关系,7岁以前最好不要切除扁桃体。5.饱餐一顿后,挺起背坐直可以更有效地预防胃酸倒流。6.如果你想象中的小肠是一个软软的、黑乎乎的通道,那现实中的它一定会惊艳到你。从摄像机镜头里看到的小肠,湿漉漉的、软绵绵的,周身闪着粉色的光芒。很少有人知道,其实整个肠子只有最后一米才和粪便有些关系,在这之前的肠道里面是非常干净的(而且也没有臭味)。它们食欲满满、勤勤恳恳地处理着我们吞下去的所有东西。7.如果把小肠壁的表面积全部加起来,差不多是我们体表皮肤的倍。8.其实这牵涉到了消化系统的根本原则:最大化自己人,最小化外来者,直到它们小得可以被吸收并转化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为止。9.能量代谢的原理其实极为简单:一只苹果从种子到成熟,大自然在里面注入了能量。我们人类吃下苹果,把它变小直至分解为分子,这个过程中苹果里储存的能量被释放出来,帮助我们生存。所有由肠管衍生而来的器官都是为了创造养分、提供燃料给我们的细胞。10.只有身体处在放松状态的时候,小肠才能最高效地工作,因为此时它可以指挥、动用体内大部分的能量,而且血液里也不会充满“压力荷尔蒙”。所以从消化的角度来看,吃完饭可以偷得片刻清闲的小职员,可要比压力山大、精神紧绷的高级经理成功得多。11.阑尾不仅个头小到没能力参与食物的消化,而且它还挂在一个几乎没有食物会光顾的位置:小肠的出口直接从阑尾上面的一段侧身接进了大肠,食物压根没从它那里过。这样一个器官,更像是一个旁观者,冷眼看着周围“川流不息”的世界。12.跟小肠一样,所有经大肠吸收的营养成分也都会通过血液进入肝脏,在那里经过检测后再被运往全身的血液循环系统。但是,大肠最后几厘米血管的血液却不经过肝脏,而是直接进入血液循环系统。13.可以把糖分子结成一种叫作糖原的多糖结构,把它存在肝脏里;也可以将糖分子转化成脂肪储存在脂肪组织里。糖分是唯一可以让身体拿来就用、不用花太多力气就能制造出脂肪的原材料。最先消化的是糖原,运动一小时以上糖原消耗殆尽之后才会消耗脂肪。14.脂肪是所有营养成分中最高效也是最珍贵的物质!脂肪分子里的原子排布超级巧妙,与同等质量的碳水化合物或者蛋白质相比,每克脂肪所蕴含的能量高达它们的2倍。如同电线外面都套着一个塑料保护管套一样,身体利用脂肪去包裹大大小小的神经。正因为神经有了这层脂肪保护层,我们的思维才会如此敏捷。此外,人体中的一些重要激素也由脂肪组成,不仅如此,甚至每一个细胞都被脂肪壁保护着。这么重要又珍贵的脂肪身体当然要省着用,怎么可能你才跑了几步就立马拿来消耗。一旦面临饥荒——在人类历史上屡见不鲜——你肚子上的每一克脂肪都可能变成你的救命稻草。15.便便3/4都是水分;1/3是细菌:肠道军群里光荣退休的;1/3的固体是无法消化的植物纤维。我们吃的食物中蔬菜和水果越多,排出来的便便越多;最后1/3固体是个杂牌军,基本上都是身体内的垃圾,比如残留的药物、体内的色素或者胆固醇,等等。《荷欧波诺波诺的幸福奇迹》修·蓝博士樱庭雅文(周海琴译)Z这是我读零极限相关主题的第五本书。除了加深理解之外,阅读本书最大的惊喜是我遇到了吉本芭娜娜。她的文章出现在90页,自小就知道自己有内在小孩的人。《不能退让的东西》关于心灵成长是我想要永久学习的类型,不定期、不间断的就想读一些,是一种内心的需要。零的状态代表的是无限,人生有无限种可能。如果追随灵感的指引,我们会到达我们以为我们到不了的地方。怎么样才能追随灵感的指引呢,清理记忆、不期待,期待就是执念。简单说就是这些。清理的话语:对不起、请原谅、谢谢你、我爱你。如果你觉得不好理解,但有很感兴趣,建议去读《零极限》以及《新零极限》这两本书。不感兴趣请略过。本书里学到的新的清理方法:在心里放一个?在心里想象?形状,或是想象某两样东西交叉的样子页可以。还有,当出现问题时,嘴里说一声“1个?”。“?”能够清除有关中毒、破坏、虐待一类的记忆,能够把相关的思考、经验复原到原来正确的时间地点上去,这样我们就能解放自己,因那些记忆带来的心理负担。此外,“?”还具有使内心安定、使其他清理易于进行、提高其他延伸读物:《内在小孩》伊贺列卡拉·修·蓝博士《世界上的鸟儿》马特·休厄尔图文集D这本书我买的时电子版,翻开才知道这其实是五本书的合集:《我们花园里的鸟》《我们迷人的鸟》《我们唱歌的鸟》《我们林地里的鸟》《企鹅与其他海鸟》书的篇幅不厚,很可爱的小图。因为是电子版,看起来像是水粉的画的感觉,如果是纸质书,观感和触感可能会很更好吧。我还想着有机会要临摹一下。还有啊很多我老听名字但是没见过的鸟,比如夜莺啊、游隼啊......有了明确的形象。《住宅读本》中村好文(蕾克译)中村好文一直是我喜欢的建筑师。跟着他的书我看了很多有趣的房子,也是因为他才治疗白殿疯点北京中科白癜风的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