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
10月26日
第1章基础护理知识和技能
第十一节药物疗法和过敏试验法
1.易氧化和遇光变质的药物是
A.硫酸亚铁、葡萄糖酸钙
B.维生素C、氨茶碱
C.过氧乙酸、酵母片
D.疫苗、抗毒血清
E.乙醚、环氧乙酸
2.每小时1次的外文缩写是
A.qid
B.qod
C.qh
D.qn
E.qd
3.隔日1次的外文缩写是
A.qd
B.bid
C.tid
D.qid
E.qod
4.药疗工作常用外文缩写,正确的是
A.每日一次qod
B.每小时一次qd
C.每周一次biw
D.每晨一次qm
E.每周一次qn
5.内服药包装上的标签颜色是
A.红色
B.棕色
C.蓝色
D.黑色
E.绿色
6.药物保管中,剧毒药使用的标签颜色是
A.蓝色
B.红色
C.黑色
D.绿色
E.黄色
7.需在2~10℃低温箱保管的药品是
A.维生素E
B.氨茶碱
C.白蛋白
D.氨苄青霉素
E.地西泮
8.需要避光保存的药物是
A.肾上腺素
B.α-糜蛋白酶
C.维生素K
D.葡萄糖酸钙
E.洋地黄
9.可采取股外侧肌注射的情况是
A.药物过敏试验
B.多次注射
C.预防接种注射
D.少次注射
E.混合剂注射
10.护士进行臀大肌注射的定位,正确的是
A.髂前上棘与臀裂顶点连线外上1/2处
B.髂前上棘与臀裂顶点连线内上1/2处
C.髂前上棘与尾骨连线外上1/3处
D.髂前上棘与尾骨连线内上1/3处
E.髂前上棘与尾骨连线内下1/3处
1l.臀大肌肌内注射时,可使局部肌肉放松的姿势是
A.侧卧位,下腿稍弯,上腿稍伸直
B.平卧位,膝部弯曲
C.仰卧位,足尖分开、足跟相对
D.坐位,身体前倾
E.侧卧位,上腿稍弯,下腿稍伸直
12.颈外静脉穿刺点在下颌角与锁骨上缘中点
A.之上l/3处
B.之上1/2处
C.之下1/4处
D.之下1/3
E.平环状软骨处
13.护士经股静脉采血,其穿刺部位是
A.股动脉内侧0.5cm
B.股动脉外侧0.3cm
C.股神经内侧0.3cm
D.股神经外侧0.5cm
E.股动脉与股神经之间
14.护士按每次1mg/m2的剂量给予某种免疫抑制药,如果为20kg的小儿用药,则每次应给
A.0.3mg
B.0.4mg
C.0.5mg
D.0.8mg
E.0.9mg
15.再次使用同批号的青霉素时,免做过敏试验要求的间断时间是
A.不超过l天
B.不超过2天
C.不超过3天
D.不超过5天
E.不超过7天
16.发生药物过敏性休克,病人最早出现的症状常常是
A.意识丧失
B.血压下降
C.抽搐
D.胸闷,气促
E.皮肤发绀
17.抢救过敏性休克首选的药物是
A.盐酸肾上腺素
B.去甲肾上腺素
C.异丙基肾上腺素
D.乳酸钙
E.碳酸钙
18.青霉素过敏的血清病型表现是
A.发热,关节肿痛
B.皮肤发绀,血压下降
C.胸闷气促,伴濒危感
D.腹痛,便血
E.面色苍白,四肢麻木
19.链霉素皮肤过敏试验的注射剂量为
A.O.lml,U
B.O.lml,U
C.O.lml,U
D.O.lml,0.25mg
E.O.lml,0.mg
20.链霉素过敏的救治与青霉素过敏不同的是
A.加用葡萄糖酸钙
B.加用乳酸钙
C.加用柠檬酸钙
D.加用碳酸钙
E.加用硫酸钙
21.关于碘过敏试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A.静脉注射造影剂前不用做皮内试验
B.试验方法包括口服法和眼结膜试验法
C.皮肤注射试验,皮丘直径2cm为阳性
D.口服后试验出现眩晕、心慌等可判断为阳性
E.过敏试验阴性者,造影时不会发生过敏反应
22.患者,女性,30岁,哮喘发作。为缓解支气管痉挛,给予氧气雾化吸入。护士在其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将氧气流量调节到4~5L/分
B.严禁接触烟火和易燃品
C.使用前摇匀药液
D.用力吸气的同时堵住出气管
E.呼气时放开口含管
23.患者,女性,35岁,因糖尿病住院治疗。医嘱:普通胰岛索8U,ac,H。护士应为其执行的时间是
A.上午
B.饭后
C.临睡前
D.饭前
E.必要时
24.患者,男性,16岁,肺炎球菌性肺炎。医嘱:青霉素80万U,im,Bid。护士执行医嘱的正确时间为
A.每8am,1次
B.每8am,4pm各1次
C.每8am,12n,4pm,8pm各1次
D.每8am,12n,4pm,睡前各1次
E.每8am,8pm,各1次
25.患儿,14岁,阑尾切除术后。医嘱:哌替啶50mg,im,q6h,prn。正确的执行时间是
A.每8小时1次,连续使用
B.术后2小时使用1次
C.术后6小时1次,限用2次
D.术后8小时1次,限用3天
E.必要时用,两次间隔时间6小时
26.患儿,4岁,毛细支气管炎。查体:体温39.6℃,脉搏1l0次/分,呼吸26次/分。医嘱:小儿百服宁1/4片,q6h,prn。该医嘱“q6h,pm”的含意是
A.长期备用,每次间隔不少于6小时
B.临时备用,每次间隔不少于6小时
C.长期备用,每次间隔6小时
D.临时备用,每6小时1次
E.每次间隔6小时
27.患者,男性,34岁,因外伤下肢骨折入院。现恢复良好,今天开始行复健治疗。中午护士发口服药时患者复健治疗尚未回,该护士应该将其药物
A.等待下次一起发
B.暂缓发药
C.置于床头柜
D.交给患者家属
E.告诉医生停药
28.患儿,2岁,因佝偻病入院。医嘱:鱼肝油10滴,每日1次。护士为患儿配药时,在药杯中都先加少量温开水,再加鱼肝油,其原因是
A.有利于吞服
B.减少药量损失
C.利于患儿口感
D.避免药物挥发
E.避免过凉
29.患者,男性,70岁,充血性心力衰竭,服用洋地黄。护士为其发药时特别要注意的工作是
A.核对患者的床号、姓名
B.叮嘱患者空腹服药
C.服药前仔细测量患者的脉搏
D.嘱患者卧床休息,减少剧烈运动
E.询问服药后有无不适
30.患者,女性,25岁,生殖系统感染。服用磺胺类药物时,护士嘱其多饮水,其主要的目的是
A.减少对消化道的刺激
B.降低药物在体内的血药浓度
C.降低药物的毒性
D.减轻肝负担
E.增加溶解,避免尿少时析出结晶
31.患者,男性,50岁。患有多种慢性病,需同时服用下列几种药物,宜饭前服用的药物是
A.阿莫西林
B.卡马西平
C.保泰松
D.健胃消食片
E.法莫替丁
32.患者,女性,57岁,心力衰竭伴呼吸道感染,护士发药时告诉其在所有药物中,最后服用的是
A.地高辛
B.止咳糖浆
C.呋塞米
D.维生素B1
E.阿莫西林
33.患者,男性,35岁,糖尿病,测尿糖(+++)。医嘱:普通胰岛素12U,H。护士应抽取的药液体积是
A.O.lml
B.0.2ml
C.0.3ml
D.0.4ml
E.0.5ml
34.患者,男性,15岁,l型糖尿病,患者需终身注射胰岛素。护士对其及家长进行如何注射胰岛索的指导中,不正确的是
A.行皮下注射,进针角度90°
B.不可在发炎、有瘢痕、硬结处注射
C.进针不能有回血
D.经常更换注射部位
E.注射剂量要准确
35.患儿,l岁8个月,上呼吸道感染。医嘱:小儿百服宁1/4片,q6h,prn;头孢唑啉钠,0.25g,im,每天2次。门诊护士为该患儿肌内注射应选择
A.臀大肌外上方
B.臀中肌、臀小肌
C.三角肌下缘
D.大腿前外侧
E.三角肌上缘
36.患者,男性,23岁,因化脓性扁桃体炎需肌内注射青霉素。当患者侧卧位时,护士为其采取的正确体位是
A.下腿伸直,上腿稍弯曲
B.上腿伸直,下腿稍弯曲
C.双手抱膝
D.两腿弯曲
E.两腿伸直
37.患者,女性,25岁,因足部被生锈铁钉刺伤就诊。清创处理后,遵医嘱拟给予TAT注
射。护士为患者行TAT皮肤过敏试验,配制的皮试液的浓度应为
A.15U/ml
B.U/ml
C.0U/ml
D.20万U/ml
E.80万U/ml
38.患儿,l岁,10kg,惊厥。医嘱:地西泮(安定)2mg,iV,st。护士应抽取的药液容量是(1ml含10mg地西泮)
A.0.2ml
B.0.4ml
C.0.7ml
D.1ml
E.1.5ml
39.患者,男性,27岁,工地劳动时手指不慎被划伤。医嘱:TATlU,im,st。皮试结
果:局部红肿,直径5cm,硬结2cm,该护士此时应采取的措施是
A.根据医嘱肌内注射TAT
B.通知医生,改用其他药物
C.将TAT稀释至ml,分4次等量肌内注射,每10分钟1次
D.将TAT稀释,按l:2:3:4的剂量分别稀释至1ml,每20分钟注射1次
E.按常规注射TAT,并注射0.1%肾上腺素1ml
40.患者,女性,30岁,因肠结核入院。医嘱:链霉素lg,im,qd。皮肤过敏试验结果为阳性,此时护士的处置不正确的是
A.建议医生修改治疗方案
B.告知患者链霉素皮试阳性,应慎用
C.注射链霉素前给予葡萄糖酸钙预防过敏
D.将结果记录于体温单和医嘱记录单
E.列入交班内容
(41~42题共用题干)
患者,女性,35岁,体温38.6℃,脉搏次/分j咽喉疼痛,诊断为:化脓性扁桃体炎。医嘱“青霉素皮内试验”,护士配制好青霉素皮试液后给患者注射。
41.青霉素皮内注射的剂量应为
A.0U
B.U
C.U
D.10U
E.20U
42.给患者进行青霉素皮试前,护士询问患者的问题应除外
A.上次使用的青霉素的生产厂家和批号
B.既往是否使用过青霉素
C.既往其他药物有无过敏史
D.既往对食物有无过敏
E.家属有无青霉素过敏
(43~45题共用题干)
患者,女性,27岁,上呼吸道感染3天。患者咳嗽、咳黏痰。医嘱:超声雾化吸入,tid。
43.超声雾化吸入治疗的目的不包括
A.治疗呼吸道感染
B.减轻咳嗽
C.解除支气管痉挛
D.湿化呼吸道
E.促进食欲
44.为患者祛痰首选的药物是
A.拟肾上腺素类药
B.沙丁胺醇
C.舒喘宁
D.α-糜蛋白酶
E.氨茶碱
45.护士指导患者做超声雾化吸入时,操作不正确的是
A.吸入罐内放药液稀释至30~50ml
B.水槽内加冷蒸馏水ml
C.嘱患者张嘴深吸气
D.吸入时间不超过20分钟
E.完毕,先关雾化开关,再关电源开关
答案与解析1.B。
2.C。qh是quaquehora的缩写,中文含义是每小时1次。
3.E。qd每日1次;qid每日4次;qn每晚1次;qh每小时1次,qod隔日1次。
4.D。
5.C。内服药蓝标签,外用药红标签,剧毒药黑标签。
6.C。药物保管中,剧毒药使用黑色标签。
7.C。生物制剂需要在低温下保存,如白蛋白、胰岛素、破伤风抗毒素、转移因子、胎盘球蛋白及各种疫苗等。此外配制的皮肤过敏试验液亦应置低温保存。
8.A。肾上腺素遇光易变质,针剂盒内应用黑纸遮盖。
9.B。股外侧肌面积大,适用于长期、多次注射。
10.C。连线法:取髂前上棘和尾骨连线的外上1/3处为注射部位。
11.E。12.A。
13.A。股三角位于大腿上端内侧腹股沟缘。三角区内股神经、股动脉、股静脉由此经过。股静脉的位置在股动脉内侧0.5cm。
14.D。≤30kg小儿体表面积(m2)=体重(kg)×0.+0.1,将此患儿体重代入上述公式,算得体表面积0.8mz,乘以剂量lmg/m2,得出该小儿每次应给0.8mg。
15.C。对接受青霉素治疗的病员,如果停药3天以上,则必须重新做过敏试验方可再用药。如果在用药过程中药物的批号有更换时,也必须重做皮内试验。
16.D。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最早出现的症状常是呼吸道症状和皮肤瘙痒。呼吸道症状主要为胸闷、气促。
17.A。抢救过敏性休克首选0.1%盐酸肾上腺素0.5~lml,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具有收缩血管、增加外周阻力、兴奋心肌、增加心排血量及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
18.A。血清病型反应一般于用药后7~12天发生症状,临床表现与血清病相似,主要有发热、关节肿痛、皮肤发痒、荨麻疹、全身淋巴结增大、腹痛等。停药物后多能自行缓解,必要时可用抗组胺类药。
19.C。链霉素皮肤过敏试验液的剂量为U/ml,皮内注入O.lml含链霉素U。
20.A。链霉素过敏患者应给予10%葡萄糖酸钙或5%氯化钙。因钙离子可与链霉素络合,从而减轻链霉素的毒性症状。其他措施同青霉素过敏。
21.D。碘过敏试验判断标准。①口服法:5%~10%碘化钾5ml,每日3次,共3天。患者口麻、眩晕、心慌、流泪、恶心、呕吐、荨麻疹等为阳性。②皮内注射法:前臂掌侧下段注射碘造影剂O.lml,20分钟后进行观察,判断。局部有红肿、硬块,直径lcm为阳性。③静脉注射法:缓慢推注碘造影剂(30%泛影葡胺)1ml,5~10分钟后观察、判断。出现血压、脉搏、呼吸、面色等改变为阳性。
22.A。氧气雾化吸入时,氧流量宜为6~10L/分。
23.D。ac是antecibum的缩写,中文含义是饭前。
24.B。Bid为每日2次。肌内注射的时间安排是上午8时和下午4时。
25.E。
26.A。“q6h,prn”意为长期备用,每次间
隔时间不少于6小时。
27.B。护士发药时应使患者服药到口。患者因故外出时,护士应将药品带回,待其返回再发约。
28.B。防止鱼肝油黏附杯壁,减少药量损失。
29.C。服强心苷类药物前后要测量心率和心律,60次/分或节律异常,应停服。
30.E。服朋磺胺类药物时,应多饮水以促进溶解,避免尿少时析出结晶损伤肾。
31.D。
32.B。止咳糖浆对呼吸道黏膜起安抚作用,服后不宜立即饮水。若同时服用多种药物时,成最后服用止咳糖浆,以免冲淡药液,使药效降低。
33.C。普通胰岛素为每毫升40U,12U即0.3ml。
34.A。皮下注射进针角度为30°~40°。
35.B。36.B。
37.B。破伤风抗毒素(TAT)过敏试验液的剂量为U/ml,皮内注射O.lml,含TAT15U。
38.A。地西泮为静脉给药或肌内注射,每次0.1~0.3mg/kg。
39.D。破伤风抗毒素(TAT)为马血清免疫制剂,使用前须做皮肤过敏试验,结果阳性者可采用脱敏注射法。方法:将TAT分为O.lml、0.2ml、0.3ml和余量4组,分别加入生理盐水至1ml,每隔20分钟注射1次,密切观察反应。
40.C。41.E。42.A。
43.E。超声雾化能减轻呼吸道的炎症,解除支气管的痉挛,镇咳、祛痰,减轻呼吸道的水肿。
44.D。α-糜蛋白酶是黏痰溶解剂,可作用于痰液的黏蛋白使其断裂,从而使黏痰变稀薄,易于咳出。
45.C。超声雾化吸入治疗时,嘱患者紧闭口唇深吸气。
阿虎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