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三伏灸 三伏灸是我国传统医学中最具特色的伏天保健疗法,与现代预防医学有异曲同工之处。祖国医学早在千百年前就提倡“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疗法,是世界上最早的预防医学,“冬病夏治”的“三伏灸”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方法,这种疗法是通过利用全年中阳气最盛的三伏天,人们体内阳气也相对充沛的时机,应用具有温经散寒补虚助阳的中药制成药饼,通过有经验的针灸医生辨证分析后,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贴敷灸治疗。此时,人体腠理疏松,气血畅通,药性易于深达脏腑,三伏灸乘其势而治疗,往往可获得良好的疗效,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自然疗法。三伏灸有哪些功效 艾灸有温经通络、举阳升陷、行气活血、祛寒逐湿等作用,在“三伏天”施灸,可以增加机体的免疫功能、针对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慢性扁桃体炎、反复感冒、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颈椎病、腰腿痛、冻疮、手足发凉、和女子宫寒、以及脾胃虚寒疾病有显著疗效。三伏灸的禁用人群(一)孕妇、婴儿禁用。(二)肺结核、支气管扩张、急性咽喉炎、急性扁桃体炎、感冒发热等患者不宜三伏灸。(三)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住),有皮肤过敏者慎用。三伏灸的注意事项1、施灸的当天以及次日不能吃生冷、海鲜、辛辣食物,还有易引起化脓的食物,如牛肉、鸭、鹅、花生及其他煎炸食物。不要吃肥甘厚腻、生痰助湿的食物,禁食海鲜、虾等易发物,以免影响治疗效果。2、三伏灸治疗后皮肤均有热感,因个体皮肤耐受性不同,热感持续时间不同,以患者艾灸处产生的灼热感但可以耐受为度,不宜时间过长以免灼伤皮肤。艾灸后皮肤出现红晕属正常现象,灼热感甚者,可涂以少许芦荟胶以减缓刺激。3、艾灸后3-4小时不宜饮冷水,碰冷水,4-6小时后可以温水洗澡,当天最好不要用冷水洗澡,以免感受风邪,湿邪等邪气。年三伏灸的时间 三伏灸的时间有严格规定,即初伏、中伏、末伏,“三伏天”是一年最热的时间,也是中医所说的“阳气最旺盛”时。这时人体皮肤松弛,毛孔大张,在特定的穴位贴敷药物,更容易渗透皮肤,刺激穴位,帮助疏通经络,调节脏腑,将体内的顽疾、寒气驱除出来,达到“冬病夏治”效果。年三伏灸时间年7月17日——年7月26日为初伏10天年7月27日——年8月15日为中伏20天年8月16日——年8月25日为末伏10天 三伏灸:医院,理疗馆灸疗,也可以使用崇益艾灸贴在家里做艾灸,详情可咨询各地代理商。艾灸贴操作方法如下:
以上部分图片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联系删除。
北京白癜风医院怎么走北京最好的白癜风医院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