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看过量丽丝·莱辛的书?
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属于将近88岁的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DorisLessing)。莱辛也是这1奖项有史以来最年长的一名得主。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对莱辛的评价是“一个女性经验的叙事者,她带着怀疑精神、豪情和生动性解析这个分裂的文明”。有报导称对早已奠定江湖地位的莱辛来讲,这次获奖更像是一次毕生成绩证明。但对更多的中国读者而言,多丽丝·莱辛还是一个陌生的名字,除圈内人,有几个读过她的作品呢?莱辛1919年出生于伊朗,父母是英国人。她青年时期积极投身反对殖民主义的左翼政治运动,曾一度参加共产党,1949年携幼子移居英国,次年发表小说《野草在歌唱》,从此便开始了她的文学生涯。多丽丝·莱辛早年推重19世纪的现实主义叙事传统,她初期代表作《金色笔记》却为“自由女性”的主题设置了精致的复合结构。以后她也以心理学、科幻小说等手法探索小说新路。而20世纪80年代进入晚年后,她创作的《简·萨默斯日记》(1984)和《好恐怖分子》(1985)等小说则再次回归写实。有趣的是,虽然常常被冠以“女权主义作家”头衔,但是她在2001年却公然表示对这1思潮表示讨厌。“上世纪60年代的女权运动,光在讨论和把她们自己结成团体上,就消耗去太多精力。”尽管如此,许多妇女依然视她为女性榜样,乃至仍是女权主义者。学院也称赞“她的作品是女权运动萌芽时期的前锋作品,是极少数塑造了20世纪男女关系的新景观的书”。她创作过超过50部著作,除10几部长篇小说外,还有数10本短篇小说、两部剧本、1本诗集和多本论文集和回忆录问世。《金色笔记》选摘陈才宇等译,译林出版社,35.80元。1九五七年夏天,安娜和她的朋友摩莉别后重逢……两个女人单独待在伦敦的一套住宅里。“当他看见我在这里时,或许会走开的。”安娜兴趣很高,但显得有点儿放肆。摩莉锋利地看了她一眼,说:“哦,这是为何?”常人都以为安娜和理查谁都不喜欢谁。过去,只要理查1出现,安娜就会主动走开。现在摩莉说:“我知道,他内心其实很喜欢你。问题的关键是,他原则上只能喜欢我———他真是个大傻瓜,始终得喜欢某个人或不喜欢某个人,因此,他把自己不愿承认而实际上存在的对我的讨厌感全都转嫁到你的身上了。”“这真让人开心。”安娜说,“但你知道吗?在你不在这儿的这段时间里,我发现对许多人而治疗白癜风有什么方法言,我们俩实际上都可以交换各自的角色的。”“你刚明白这一点吗?”摩莉以她贯有的洋洋得意的口吻说。安娜所提出的事实就她而论是不言而喻的。在这两人的关系中,早就构成了一种均衡的态势:摩莉比安娜更老于世故,而安娜则占有才干方面的优势。安娜没有把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现在她笑了,承认自己反应很迟钝。“我们各方面都有差距,”摩莉说,“这真怪。我想,这是由于我们两人都过着同一种生活—————不结婚什么的。他人只看到这一点。”“自由女性。”安娜嘲笑说。她随后又以令摩莉感到陌生的愤怒的口吻补充了1句,使得她的朋友又用审视的眼光朝她看了一下,“他们依专治白癜风的医院然把我们看做是与男人有甚么关系的女人。乃至包括他们中最好的那些人也这么想。”“我们是有那种关系,不是吗?”摩莉尖刻地说,“要做到和男人毫无关系是极为困难的。”她随即作了更正,由于安娜这时候正惊讶地看着她。出现了短暂的沉默,这期间两个女人谁也不看谁,只是在寻思:一年的分离真太长了,即便对最要好的朋友。摩莉终究叹了口气,说道:“自由。你知道吗,当我独自在外时,我一直想着我们俩。我下过决心,要做一个完完全全的新女性。我们难道还不是新女性吗?”“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甚么新女性。”安娜极力想模仿德国人说话的口气。摩莉很恼火,干脆用纯粹的发音———她能说六七种语言———模仿一名德国老泼妇的声调把安娜的话重复了1遍:“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甚么新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