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样体、扁桃体肿大困扰着无数的患者,尤其是小儿患者,身体稚嫩稚阳,反复发作,西医根据条件就是切掉,逆治后导致疾病变证百出(整个上呼吸道的感染其思路基本一样)。以下内容经本人临床,结合中医经典、名家传承,总结如下:
一
腺样体
腺样体肿大常见表现:鼻子塞或不通、睡觉打呼噜、嗅觉不灵敏、注意力不集中、容易感冒,它就是上焦肺的问题。特别是小孩子睡觉出现上述现象,长此以往会出现腺样体脸,因为在发育阶段,睡中长期用嘴呼吸,脸部就会长变形。
腺样体肿大,睡觉容易打呼噜,张嘴呼吸
在中医角度来看,造成腺样体肥大的病理因素有气、火、痰、湿、水、瘀等不同因素;其发病来源有外感和内伤之别;其疾病性质有虚实之异;肺脾肝肾等脏腑都可能涉及到。可谓:疾病虽小,包罗万象;病在局部,治从全身,这就是中医整体思维的特点。现实生活中腺样体肥大的发病原因可概括如下:
腺样体肥大常在外感后诱发,或外感治疗不当引起的后遗症;有些是属于内伤杂症;或是外感迁延日久,正气虚损;或者饮食不节,痰湿内生;或是情志不畅,肝郁气滞;或是先天肾气不足等等,需要从不同脏腑分别考虑,从内部调理脏腑功能才能痊愈。
根据《灵枢经?经脉》:“胃足阳明之脉,起於鼻之交頞中,旁纳太阳之脉……”治疗阳明表证,只要前额痛,不管是鼻炎还是其他毛病,都可以考虑葛根芩连汤。腺样体肥大病机大都是寒、湿、痰、热、瘀兼夹。以上两方合用效果应该不错。
《金匮要略》:“湿家病身疼发热,面黄而喘,头痛鼻塞而烦,其脉大,自能饮食,腹中和无病,病在头中寒湿,故鼻塞,内药鼻中则愈。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此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寒温并用上干祖望先生治疗鼻炎的经验是:龙胆泻肝汤合上苍耳子散,他解释为前者求其效,后者图治其本。同样也可以用葛根芩连汤合苍耳子散,也是寒热并用,这样宣透的力量明显加强。
高格非医生在群里讲到:“某医生治疗腺样体肥大病人基本方:红花、甘草、石见穿、刺猬皮、苍耳子、党参、生地、当归、黄芪、三菱、莪术、苍术。”这个方子攻补兼施,临床上取石见穿(紫参)和刺猬皮(10岁以上10克,5岁5克)这两味药的通透性,刘炳凡老先生也认为石见穿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化痰散结作用,该药切合腺样体肿大的病机。刺猬皮是气分药,虽有活血作用但理气更强,合上穿山甲(3克)就走气分跟血分,不错的组合。(小儿用此方厉害了些)
睡觉时打呼噜,后睡成腺样体脸,就是我们说的越长越丑(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
以上的从经典到临床治疗的思路,下面我们概括一下:
(一)外感邪气型
1.外感风寒未及时解表,一些患者通打点滴把感冒症状消除了。造成表证入里,正虚邪进,水湿滞留,迁延凝结,乃成痼疾。有的腺样体肥大很久了,还带有表证未解的脉症,仍然需要解表、散寒、祛湿。
常用方剂为:葛根汤、小青龙汤、小青龙加石膏汤、越婢加术汤等。
2.阳虚寒盛的,这种体质的还是具有代表性,主要表现为畏寒怕冷,四肢不温,完谷不化,精神不振,舌淡而胖,或有齿痕,脉沉细无力。
常用方剂:麻黄附子细辛汤、葛根加苓术附汤等温阳解表;如食欲不振,恶心呃逆,大便稀溏,嗳腐吞酸,应温中健脾,可用小建中汤加减;如果兼见小便频数或癃闭不通,应温肾壮阳,可用干姜附子汤或肾气丸。
3.外感风热、湿热迁延未解的怎么办?此种情况是上焦风热郁结,湿热蕴阻,需要清热宣肺,祛湿开窍。
常用方剂:如升降散、银翘散、上焦宣痹汤等方剂,可以清宣发之。上呼吸道各种问题从肺论治是总纲。
(二)痰湿凝结型
腺样体肥大最直观的考虑是痰湿凝结,特别是孩子容易饮食不节,造成饮食积滞,痰湿内生,湿气蕴热,造成腺样体肥大。有了上面的总纲,我们在看看这小孩子是不是特别能吃啊,什么都吃,有的家长没有给予节制。特别到了晚上大鱼大肉的,更有甚者睡前一杯牛奶,这牛奶是属寒性的。偶尔的还吃点烧烤,吃点煎炸,什么基什么劳的都是油炸的,吃完来一杯可乐吧。好家伙,这种情况就得分两种来辩证了:
1.如果脾胃正气不虚,则可以直接采用化痰、散结、祛湿、清热的方法。如果湿热黏腻,还要根据湿和热的相对关系,斟酌祛湿和清热的比重。
常用方剂:二陈汤、温胆汤、保和丸、三仁汤等皆堪奏效。
2.脾胃气虚则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中焦气机枢纽不运,就会造成湿凝痰结,闭阻气道。这种情况必有气虚脉证,其关键是气虚为本、痰凝为标,如果不健脾益气,单纯化痰散结效果是不好的。
常用方剂:李东垣的名方如补中益气汤、益气聪明汤等皆可考虑,根据情况酌加祛痰利湿之品。
附:脾气虚的症状主要是气短乏力、头晕、大便溏泻,容易出血,血色淡,甚至面色脏白;
脾阳虚主要表现在:胃腹冷痛,食生冷油腻就会腹痛腹泻,大便稀;胃气虚主要表现在胃胀,胃痛,呃逆,食少,饭后胀满;胃气虚主要表现在胃胀,胃痛,呃逆,食少,饭后胀满。
胃阴虚主要表现在虚火上炎,口干、容易饥饿,胃酸、隐痛不适,口舌生疮等(与胃火还有别)。
常用方剂:脾胃气虚者可服用成药参苓白术散和香砂养胃丸,对于脾阳虚可用成药附子理中丸。
(三)肝郁气滞型
肝的疏泄功能异常,疏泄不及而致气机瘀滞所表现的情志抑郁,胸胁或少腹胀满窜痛,情志抑郁或易怒、善太息,或见咽部异物感,或颈部瘿瘤,或胁下肿块;妇女可见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痛经,舌苔薄白,脉弦的证候。
肝经经络通过鼻咽深部(颃颡),因此肝郁气滞可以引起水滞肝经,升而不降,也会造成腺样体肥大。
常用方剂:这种情况必须疏肝解郁,才能消肿散结,如四逆散、柴胡疏肝散、大柴胡汤、柴胡桂枝汤等。
(四)肾气不足型
此型表现为:头发稀疏、焦黄、提前变白;口臭,牙齿松动、稀疏暗黄,齿龈渗血;两眼无神,眼下青瘀,眼圈发黑;喜欢独处暗室,不喜欢交际,性格内向懦弱、多疑、易受惊吓;面色苍白晦暗,没有光泽,青春痘多,尤其是下颏部。
肾主水,肾经也经过咽喉部位,如果肾气不足,则水泛高原,必须补肾才能利水,水去方可肿消。这类孩子一般伴有发育迟缓、遗尿、入睡困难等症状,为先天体质稍有不足。
常用方剂:肾气丸之类。
(五)血瘀型
血淤证可见于很多种疾病。一般而论,凡离开经脉之血不能及时消散和瘀滞于某一处,或血流不畅,运行受阻,郁积于经脉或器官之内呈凝滞状态,都叫血瘀。
病久成痼疾,往往有血瘀在内,如不给予活血化瘀往往不能奏效,这时可以采用方剂:通窍活血汤、会厌逐瘀汤等。
如果凝结日久,坚固难化,必须佐以软坚散结之品,常用方剂为:消瘰丸等。
二
扁桃体
小儿扁桃体肿大常多发,有的红肿、有的肿但不红,有的孩子平时无不适,但就是肿大。这样体质的孩子容易感冒,抵抗力很低,一遇感冒、天气变化就急性发作后变成急性扁桃体炎。针对扁桃体反复发作的孩子,医生一般建议摘除。临床观察,扁桃体摘除后,等于撤除了御邪防线,病邪长驱直入,初则不觉,迨至肺部感染,机体方有反应,无异于开门揖盗。
“咽胆相应”提示某些咽喉肿痛、溃烂的病证可从胆论治,另一方面扁桃体参与肝胆疏泄功能、津液代谢乃至情志活动。
肝胆的疏泄功能扁桃体参与其中,一旦摘除,这一调节机制势必受到影响,气机易于郁滞,气郁不舒令人情志不畅,且使津液代谢失常,酿生痰涎,此类病证痰多,即是此故。
扁桃体炎属于“喉痹”的范畴,《素问·阴阳别论》:“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一阴指心,一阳乃指胆与三焦而言。若君相二火循经上炎,结于咽喉,则作肿痹(足少阳胆经其支脉从目锐眦下循至颊车,走颈经咽喉至缺盆,胆与咽喉以经脉相连属)。咽喉乃肺胃之门户,与之关系至巨,《内经》揭示了病理更深层次的原因
结合此理论,我们发现父母平常爱孩子们的方式是错误的,甚至是加重孩子们的病情,如:
一日三餐都要给小孩子吃大鱼大肉,饭后瓜果伺候(瓜果分寒凉),特别是晚餐时更是变本加厉,要把这一天肚子的亏空给弥补上。那么就会内生痰饮、痰热。小儿的体质本身就火旺,那么火就会动痰,痰热就会焦灼壅塞在咽喉之间,长期这样它就痹阻在喉部。再加上小孩子平时好甜食,过食烧烤油炸(肯德基,麦当劳)、膏粱厚味这种甜食,肺胃就易有积热上冲咽喉。小孩稚阴稚阳,很容易外感。这样就里有邪气,外有邪气,内外合邪了。
可见,小儿扁桃体肿大,病因兼夹的比较多:气滞、痰阻,湿、瘀等,这样长期的损害导致了扁桃体增生的一个反应。扁桃体肿大只是症状,病因不是在扁桃体。
治疗思路如下:
清代沈青芝《喉科集腋》说:“咽喉证无论寒热总宜宣肺,不宣肺则热不退、寒必敛。”所以,合上焦宣痹汤宣发小儿肺气,宣肺而气化才能湿祛热散痰消,也能散寒。
散寒之后可用半夏厚朴汤直接针对痰饮,针对扁桃体肿大。如果是长期病变(成年人),有瘀阻在里,所以可以合上《瘟疫论》的三甲散或是加上三甲散的药物。三甲散是针对表邪留而不去,因与血脉合而为一,结为痼疾的。也就是说这个表证长期不解,淤而化热,变成淤阻瘀血(气滞导致血瘀痰阻)。
三甲散既入气分又入血分,干祖望老先生喜欢用叫加减三甲散,用了十个药物(三棱、莪术、穿山甲、鳖甲、蝉蜕、昆布、海藻、桃仁、红花、落得打)。他认为这个攻结散瘀,一般用于治疗喉部的声带增生(特别嗓子用的多的)。他认为三甲散原方,行气力量不够还加了三棱、莪术。
小孩子最好还是不要用破气的药,临床上我不主张三棱、莪术,但会合上焦宣痹汤,因为气机宣通,痰湿就会有出路,让邪气有出路,不一定要用破气的药去破,而是利用宣肺的方法。
如果采用上述方法扁桃体仍然是又红又肿(痛而红肿就为阳,痛而不肿为阴)。那就要升级,可以合上仙方活命饮,此方很大,可以在其方上加减药物:金银花、皂角刺、白芷、浙贝之类的。
从广义上讲扁桃体肿大是一个痈疽,是其长期气血郁滞,痰热交阻而成。在《金匮要略》里:“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纹,咽喉痛,吐脓血,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主之。”另有:“阴毒之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主之。”
这说明升麻鳖甲汤针对咽喉是有效的,所以我在这个方子就选升麻跟鳖甲,因为升麻按照药理学有升阴分淤热、解毒的作用。
慢性扁桃体炎要比急性的难治,效果不是很理想的时候可以把三甲散和仙方活命饮的药物进去。临床上,我碰到了很多家长不治这个肿大,因为小孩子不能坚持。有的听西医的给切除了,但是这样会出现很多问题,人的第一道免疫防线就这样没有了。
有一种孩子重在预防,就是非常容易外感诱发急性扁桃体炎而高烧。可以用“银翘马勃散”打成散剂在家里预防,如果孩子扁桃体红肿,吃个两三天不红了(每天早上服3-5克),是暂时去掉湿热不会发烧了。从根本上来讲“正气存内,邪不干正。”还是运动和饮食的搭配合理,寒生体质的多艾灸大椎、身柱、关元、命门、足三里这些穴位。
总结:
1.慢性扁桃体炎不红但肿痛,是阴邪,用上焦宣痹汤合半夏厚朴汤,红而肿痛则用银翘马勃散合半夏厚朴汤。如果效果不理想,尤其是成人,则合上三甲汤、仙方活命饮、升麻鳖甲汤,也不是全合,全合上这个方太大了,需要加减一些药物。本人认为此合方用于成人和反复发作的孩子为妙。
2.小孩子偏少阳体质偏多,偶发可用小柴胡汤合升降散。(如果是大人可加玄参、黄岑,软坚散结:昆布、海藻、生牡蛎等,这几味药)。也可以根据发热小柴胡加石膏,不发热升降散加马鞭草,败酱草,后续用四君子汤加味。此搭配比较适合小儿。
2、如果舌苔腻,湿热偏重的,甘露消毒丹合升降散。此类成人较多,小儿少。
3、体质偏阴虚,舌质红又有阴虚的症状,养阴清肺汤。可用于急性期,也可以是上述2、3种情况善后的方子。
4、偏虚寒包火,外感风寒体内又有郁热,范文虎家方:大黄附子汤加玄明粉、半夏、甘草或者麻杏石甘汤。。临证时如果完全没有热象用半夏散加干姜。此类成人和小儿皆可用。
5.小儿寒湿体质可用麻辛附加玉屏风散合通肠胃药。
治疗小儿急性扁桃体炎一定要大便通畅,而且还要观察颜色。有的小儿大便颜色,如果是黑的、酱色的,还要让其继续通便,直到颜色为黄色为主,这个病才算好。
以上这两个病,一定要宣肺气,因为肺主治节,肺主一身之气,宣畅了肺气,才会气行、湿化、热散、痰消,它也能散寒。
三
更加绿色方案
以上两症状,亦可采用针灸、艾灸、拔罐方式治疗,或者结合方剂,效果合N为一,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尤其是一些孩子入药即吐或对某些药物过敏,则应选择他法为宜。
(一)针灸穴位
患儿发病年龄偏小者慎用,因乱动会造成伤害,在针具的选用上,根据患儿年龄选用五分至一寸的短针,直径20-25mm者为佳。
可取:上星,印堂,迎香为主穴,曲池,合谷为配穴,脾胃不好者加:足三里,行间,湿气重者加:阴陵泉,丰隆,太白。以上选择适用,每次选用3—4穴,一般每次不超过5个穴位;针刺手法易轻易快,留针时间易短,每次几分钟足矣!
(二)艾灸穴位
此类患儿多同时伴有食少,纳差,腹胀,大便溏或便秘症状,或反复感冒,流涕等症状。考其根源实与脾胃功能最为密切,为此调其脾胃运化,增强其自身的抵抗力是为本。
选主穴:中脘,迎香穴、鼻通穴,印堂穴
配穴:身柱、太溪,足三里,关元,命门等。
(三)拔罐法
针灸完毕,使患儿俯卧,取其背部的风门穴、肺俞穴、脾俞穴、胃俞穴、肝俞穴,胆俞穴,大肠俞穴,以闪罐法每穴3次,再定罐5—8分钟。
家里有真空拔罐器的,可以不针灸直接采用此法,配合艾灸效果也是很好的。
(四)耳穴法
以王不留行籽贴压双侧耳部,内鼻,外鼻,咽,肺,脾、胃,肝,肾等穴,每贴保留2—3天,每天揉捏数次。
此法简单易行,休养生息两不耽误,可以配合以上方法一起使用。
(五)熏鼻法
以中药荆芥,薄荷,紫苏,白芷,苍耳子,辛荑花,鱼腥草,苍术,石菖蒲等中药为主,具体配伍还可以加减。加水煮沸5分钟,以药水蒸汽熏鼻,每日1-2次。
此法在泡脚的时候使用效果很好,脚暖全身暖,身体内血液循环加快,有利于身体的恢复。
(六)刺络法
辩证取用少商、商阳、中冲、耳尖、大敦、隐白、历兑穴行刺络放血法,每次2—3穴,交替使用。出血量几滴即可。可以结合辩证选穴,效果会更加理想。以上几穴仅供参考。
附:从扁桃体看中医整体理论:
病邪侵犯人体是一个客观的存在,扁桃体炎反复发作直接切除是根治了,又会以其它的形态表现出来。咽喉是呼吸之门,饮食之道。气机的出入,表里的传变与之相关。根据笔者多年的临床观察,扁桃体摘除后,等于撤除了外邪由表入里的防线,病邪长驱直入,初则不觉,迨至肺部感染,机体方有反应,这无异于开门揖盗。这就丧失了及早治疗的良机,延误了病程。有的患者咯吐的痰涎呈绿色,且其量甚多,其质甚稠,连绵不断,其状颇类“劳风”。假如以色泽区别痰涎在体内逗留的时间,则绿色最长,黄色次之,白色又次之。痰涎无非津液之所化,痰涎量多必至津伤气耗。此类症状提示正气虚衰,感染持续存在。不仅如此,患者的吐纳功能受到影响,表现为排痰不爽,儿童尤为明显。痰滞膈上,阻塞气道,以致胸中窒闷,气急声嘶,状类哮喘,或引发哮喘等。这些呼吸系统的病证尚易于察觉,值得的是,一些患者伴见情志病变的表现,或易于抑郁,或易于动怒,或疑心重重、易于猜忌,有的没有任何诱因,突然情绪失控。这类情况以成年人为多,其病因难以究诘,反复思考,恍悟亦与扁桃体摘除攸关,这无论对医者或患者,恐是始料未及。这一判断能否成立,不妨从咽与胆的关系进行探讨。
扁桃体炎属于“喉痹”的范畴,《素问·阴阳别论》:“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一阴指心,一阳乃指胆与三焦而言。若君相二火循经上炎,结于咽喉,则作肿痹(足少阳胆经其支脉从目锐眦下循至颊车,走颈经咽喉至缺盆,胆与咽喉以经脉相连属)。咽喉乃肺胃之门户,与之关系至巨,《内经》揭示了病理更深层次的原因。不仅如此,《素问·奇病论》谓:“夫肝者,中之将也,取决于胆,咽为之使。”再次阐明咽与胆内在的联系。唐代医家王冰为这段经文作了如下的注释:“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肝与胆合,气性相通,故诸谋虑取决于胆。咽胆相应,故咽为使焉。”王氏“咽胆相应”说堪称妙解,实属精辟之至!胆属少阳,胆的病变、或邪入少阳,都可从咽际探其消息。无怪乎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将口苦、咽干、目眩列为少阳病的提纲。咽与口、目并列实在发人深思。清代医家柯韵伯以此三者“不可谓之表,又不可谓之里,是表入里、里出表处,所谓半表半里也”。并认为口、咽、目“恰合枢机之象”,识见甚高。余尝谓咽喉病变介于表里之间,不意竟与经旨暗合。“咽胆相应”的临床意义何在?又给后人怎样的启示?
首先,它揭示了某些咽喉肿痛、溃烂的病证(如阳毒及扁桃体炎)可以从胆论治。古人所称的“阳毒”,是一种外感疫毒证,以身发赤斑、咽喉红肿腐烂为特征,病势凶险,烂喉痧(猩红热)属于这一范畴。身发赤斑多见于温热病,为邪毒深入营血之征,病变之中心在胃,以化斑汤之属为常用。而阳毒不尽相同,近贤章太炎先生云:“夫阳毒之作也,咽喉必烂,腐肿起于咽与廉泉,以比邻延及于喉,斑片隐疹于肌肉,而后外达肌表。”从这一发病特点,章氏进一步推究病因,阐明治法:“夫咽喉者胆之使也,《活人》治热病发斑,用猪胆鸡子汤……移治阳毒为最合”。以重在治胆之故。《类证活人书》此方,由猪胆汁、鸡子(鸡卵)、苦酒组成,用猪胆汁苦以泄之,直折胆火,清热解毒;鸡子白甘以缓之,消肿缓痛,利窍通声;苦酒(醋)酸以收之,消肿敛疮。诸药合用,安脏腑以治其本,解热毒以治其标,不失为标本兼顾之良方。治疗此类病证前人不乏清气凉营、解毒利咽之剂,而此方能从病证与脏腑的关系入手,溯源而治,以寻常之物疗非常之疾,尤为熨帖。太炎先生独得个中旨趣,其非凡之见令人叹服。再看扁桃体炎的证治,清泄胆火时有妙用。观急性扁桃体炎,凡外邪兼夹肝胆之火,往往症情偏重,斯时风火相煽,痰壅毒聚,上涌咽喉,非参用清泄胆火之品,不足以折其风火上炎之势。龙胆草能疗咽喉肿痛,其理在此。又如清代医家王孟英自制的青龙白虎汤(橄榄、生莱菔)为治疗扁桃体炎的良方,其中橄榄一味,乃是凉胆止渴、化痰利咽之良药。王孟英释其方义曰:“橄榄色青,清足厥阴内寄之火风,而靖其上腾之焰;莱菔色白,化手太阴外来之燥热,而肃其下行之气,合而为剂,消经络留滞之痰,解膏粱鱼面之毒,用以代茶,则龙驯虎伏,藏府清和,岂但喉病可免耶”!所谓“足厥阴内寄之火风”,即胆火,非深明咽胆之间的关系不足以语此。王氏此解强调了内外环境的统一性,立意甚高。此方不但治喉病,而且防喉病,良非偶然。
此外,“咽胆相应”引发笔者对扁桃体关乎肝胆疏泄、津液代谢乃至情志活动的思考。《素问·六节藏象论》:“凡十一藏,取决于胆也”。一方面以其禀少阳春生之气,司升清降浊之权,阴阳之交通,水谷之运化,与之相关;另一方面,胆寄肝内,一主谋虑,一主决断,与人的情志活动也息息相关。咽为胆之使,听命于胆,反之也影响胆的功能。咽具枢机之象,必有枢机之用,当能枢转上下,通调内外,具此可以测知肝胆的疏泄功能扁桃体参与其中。一旦将其摘除,这一调节机制势必受到影响,气机易于郁滞,气郁不舒不仅令人情志不畅,且使津液代谢失常,酿生痰涎,此类病证痰量甚多,即是此故。人体的脏器是“形”与“神”的统一,不仅五脏藏神,一切器官无不关乎“神”,扁桃体关乎胆之决断,将其摘除则神伤,影响胆之决断,出现某些情志的病变就不足为奇了,只不过因人的禀赋不一,出现的症状不同而已。可见人体的任何器官都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只是其功能及相互关系还远远没有被人们所认识。
在英语词汇中,“Bile”有两种意思,一是胆汁,一是暴怒,有形的胆汁与变化难测的情志采用同一单词表达发人深思。推其源起,殆始于古希腊医学(约公元前四百六十年)四种体液(YellowBile,BlackBile,PhlegmWater,BloodAir)学说,其中的BlackBile即指胆汁,当其失衡时可出现沮丧、失眠、易怒等病证,这一认识竟与“胆主决断”之说相吻合,于此可体悟东西方文化的相通之处。
凡至道之言,大多质朴简约。“咽胆相应”只有四个字,令人反复涵泳,启迪良多。《内经·素问》王冰的注文直抉精奥,妙义纷陈。其学术价值的崇高,何庸赘言。
参考引用资料:
《灵枢?经脉》
《素问?阴阳别论》
《金匮要略》
《喉科集腋》
《瘟疫论》
高格非发言,高坤锋整理,经方败案微友群
赵海亮当归中医学堂
中国灸友俱乐部
朱步先《中国中医药报》
所汲方剂:(一个小小的腺样体和扁桃体辩证会需要组合的方子就有39种,你吃了有效的方子就敢拿着给别人用,你感觉合理吗?):
1.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2.葛根芩连汤:
3.龙胆泻肝汤
4.苍耳子散
5.葛根汤
6.小青龙汤
8.麻黄附子细辛汤
9.葛根加苓术附汤
10.升降散:
11.银翘散:
12.上焦宣痹汤:
13:二陈汤:
14:温胆汤:
15:保和丸:
16:三仁汤:
17:补中益气汤:
18:益气聪明汤:
19:四逆散:
20:柴胡疏肝散:
21:小柴胡汤
22:大柴胡汤:
23:柴胡桂枝汤:
24:肾气丸:
25:通窍活血汤:
26:会厌逐瘀汤:
27:消瘰丸:
28:半夏厚朴汤:
29:三甲散:
30:仙方活命饮:
31:升麻鳖甲汤:
32:银翘马勃散:
33:四君子汤:
34:甘露消毒丹:
35:养阴清肺汤:
36:大黄附子汤:
37:半夏散:
38:麻黄细辛附子汤:
39:玉屏风散:
题外话,同行交流一起学习
以下总结请参考(说一万遍要背下来,可以结合药性赋一起背):
1、太阳中风表虚证基础方:桂枝汤
2、太阳中风表实证基础方:麻黄汤
3、虚烦证基础方:栀子豉汤
4、邪热壅肺基础方:麻杏石甘汤
5、热利基础方:黄芩汤
6、心阳虚基础方:桂枝甘草汤
7、脾阳虚基础方:理中丸
8、肾阳虚基础方:干姜附子汤
9、肝阳虚基础方:吴茱萸汤
10、肺阳虚基础方:甘草干姜汤
11、阴阳两虚基础方:芍药甘草附子汤
12、心阴阳两虚基础方:炙甘草汤、建中汤
13、肾阴阳两虚的基础方:肾气丸
14、蓄水证基础方:五苓散
15、少腹蓄血证基础方:桃核承气汤
16、寒热错杂痞满证基础方:半夏泻心汤
17、痰气痞证基础方:旋覆代赭汤
18、悬饮证基础方:十枣汤
19、阳明经表里俱热基础方:白虎汤
20、阳明腑实证基础方:承气类方
21、阳明脾约证基础方:麻子仁丸
22、湿热黄疸基础方:茵陈蒿汤
23、阳黄兼表的基础方: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24、肝胃虚寒上逆基础方:吴茱萸汤
25、少阳病基础方:小柴胡汤
26、太阴病基础方:四逆辈
27、少阴病(寒化)基础方:四逆汤
28、厥阴病基础方:乌梅丸
29、少阳病兼表基础方:柴胡桂枝汤
30、少阳病兼里实基础方:大柴胡汤
31、少阳兼脾胃虚寒基础方:柴胡桂枝干姜汤
32、少阳兼心胆不宁基础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33、热入血室(经期感冒)基础方:小柴胡汤
34、太阴虚症腹痛基础方:桂枝加芍药汤
35、太阴病腹痛(大实痛)基础方:桂枝加大黄汤
36、少阴阴盛格阳基础方:通脉四逆汤
37、少阴阴盛戴阳基础方:白通汤或白通加猪胆汁汤
38、少阴阳虚水泛基础方:真武汤
39、阳虚寒湿身痛基础方:附子汤
40、虚寒下痢便脓血基础方:桃花汤
41、少阴阴虚阳亢心中烦、不得卧基础方:黄连阿胶汤
42、少阴阴虚有热,水气不利基础方:猪苓汤
43、少阴兼表基础方:麻黄附子细辛汤
44、肝胃气滞基础方:四逆散
45、少阴客热咽痛基础方:桔梗汤
46、少阴客寒咽痛基础方:半夏散及汤
47、血虚寒凝致厥基础方:当归四逆汤
48、厥阴热利基础方:白头翁汤
49、病后腰以下浮肿基础方:牡蛎泽泻汤
50、气阴两伤低热基础方:竹叶石膏汤
51、项背僵痛不适基础方:葛根汤
52、百合病基础方:百合地黄汤
53、热盛伤津口渴基础方:栝楼牡蛎散
54、狐惑病基础方:甘草泻心汤
55、阳毒基础方:升麻鳖甲汤
56、风湿历节病基础方:桂枝芍药知母汤
57、寒湿历节基础方:乌头汤方
58、中风痱基础方:小续命汤
59、血痹基础方:黄芪桂枝五物汤
60、阴阳两虚失精证基础方: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61、阴虚失眠证基础方:酸枣仁汤
62、阴虚火旺,虚烦不寐基础方:黄连阿胶汤
63、心阳虚不寐基础方: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64、脾虚痞满不寐基础方:半夏泻心汤
65、久病胸闷烦惊之不寐基础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66、水热互结伴失眠基础方:猪苓汤
67、心血不足且脉结代之失眠基础方:炙甘草汤
68、邪去正未复之失眠基础方:竹叶石膏汤
69、脾肾阳虚不寐基础方:干姜附子汤
70、虚劳挟瘀血证基础方:大黄蛰虫丸
71、寒饮郁肺咳嗽上气基础方:射干麻黄汤
72、浊痰壅肺基础方:皂荚丸
73、肺胃阴虚咽喉不利咳喘基础方:麦门冬汤
74、肺痈邪实气闭基础方:葶苈大枣泻肺汤
75、风热水饮内作咳嗽基础方:越脾加半夏汤
76、肺痈脓成基础方:苇茎汤
77、奔豚证属肝郁血虚化热上冲基础方:奔豚汤
78、奔豚证属阳虚感寒基础方:桂枝加桂汤
79、胸痹属胸阳不振,寒饮痰浊阻塞基础方:栝楼薤白白酒汤
80、胸痹属中焦阳虚气虚基础方:人参汤方
81、胸胃腕气滞基础方:橘枳姜汤
82、水饮兼气机不畅基础方:茯苓杏仁甘草汤
83、寒湿痹痛甚基础方:薏仁附子散
84、痰热基础方:小陷胸汤
85、寒(饮)痰基础方:赤丸
86、阴寒痼结基础方:乌头赤石脂丸
87、脾胃虚寒,水湿内停基础方:附子粳米方
88、腹满胀重于积的基础方:厚朴三物汤
89、虚寒性腹满痛基础方:大建中汤
90、寒实内结基础方:大黄附子汤
91、寒疝腹痛基础方:乌头煎
92、肝着基础方:旋复花汤
93、肾着基础方: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
94、痰饮病(脾阳不足,水饮内停)基础方:苓桂术甘汤
95、留饮基础方:甘遂半夏汤
96、支饮眩冒基础方:泽泻汤
97、呕吐基础方:小半夏汤
98、痰饮善后基础方:《外台》茯苓饮
99、下寒上燥的小便不利基础方:栝楼瞿麦丸
、湿热瘀结小便不利基础方:蒲灰散
、郁热伤阴小便不利基础方:猪苓汤
、风水夹热的基础方:越脾汤
、皮水基础方:防己茯苓汤
、气滞脾弱基础方:枳术汤
、虚寒性吐血基础方:柏叶汤
、虚寒性便血基础方:黄土汤
、热盛出血基础方:泻心汤
、胃虚有热呃逆呕吐基础方:橘皮竹茹汤
、肠痈未化脓基础方:大黄牡丹汤
、肠道瘀脓基础方:排脓散
、上部有脓基础方:排脓汤
、阴狐疝气基础方:蜘蛛散
、癥瘕基础方:桂枝茯苓丸
、血虚出血基础方:胶艾汤
、肝脾不调,水血互结腹痛基础方:当归芍药散
、胃虚寒呕逆基础方:干姜人参半夏丸
、血虚熱郁小便不利基础方:当归贝母苦参丸
、气血郁滞腹痛基础方:枳实芍药散
、瘀血内结腹痛基础方:下瘀血汤
、产后中风兼阳虚感冒基础方:竹叶汤
有信仰有敬畏,无敬畏就是互相伤害。我们种垃圾草药给病人吃,病人弄了垃圾食品给我们吃,如此生生不息,恶性循环,报应不爽.......
良心既然丧尽,就放纵私欲,贪行种种的污秽。
-------以弗所书4:19
特殊原因,谢绝转发,供种植基地工作人员加本学习!
点击上方二微码我
点击上方二微码我
王军赞赏
人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白癜风多少钱能治好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手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