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来了
进入冬季,早晚温差较大,加上气候干燥,是幼儿极易患上各种呼吸道疾病的多发季节。由于外在天气急遽变得寒冷干燥,使得呼吸道薄弱的幼儿很容易发作,而在这段期间里,更由于人们聚集在室内的时间增加,再加上季节性的病毒感染流行,幼儿也很容易产生病毒感染的症状,甚至继发细菌性感染。
一、常见疾病:
1、流行性感冒:
典型的流行性感冒症状为突然发烧、脸部潮红、头痛、肌肉疼痛,咳嗽及发冷。有时会合并咽喉发炎,眼睛症状(流泪、畏光、发烫、动眼疼痛)与鼻塞。这些症状会持续2至5天。当全身症状渐渐消退时,咳嗽及鼻塞会变得更明显,且持续4至10天。年纪较小的孩子主要症状为喉气管炎、细支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及轻微上呼吸道感染,有时无法与其它病毒所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区分。流行性感冒是有季节性的,通常发生于冬季。从有症状前二十四小时至疾病痊愈期间均具传染力,潜伏期为一至三天。
2、细支气管炎:
细支气管炎的病原体,最主要的是呼吸道融合体病毒。感染的症状除咳嗽、流鼻涕、呼吸急促之外,有时还可出现喘呜声。
3、沙门氏菌肠胃炎:
沙门氏菌肠胃炎(非伤寒的沙门氏菌感染)主要病征为恶心、呕吐、腹痛,接着有稀而水状的腹泻、大便通常包含黏液及血丝。偶尔伴有全身不适、发烧、头痛及寒颤等症状。虽然沙门氏菌肠胃炎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层,但最常发生于四岁以下的小孩。
4、水痘:
由水痘带状泡疹病毒感染所引起。虽然水痘好发于晚冬及初春,但是在台湾地区终年可见。发疹前的前驱期无或极短,年纪越轻,越无前驱症状;大孩子或成人,可能会有一天发烧、头痛、倦怠和厌食。幼儿可能一开始发烧就进入发疹期。依红斑、丘疹、水泡、脓泡之变化顺序发疹,丘疹会迅速发展成露珠状清澈水泡,然后再变混浊。因为变化的速度很快(约六至八小时),较早发出的疹子已变为脓泡,新的疹子可能还在红斑丘疹阶段,故在同一时间内可在同一部位看到各阶段变化之疹子,此为水痘。
5、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常见于儿童、特别是3岁以下婴幼儿的一种传染病,常以发热为首发表现,口腔、手、足、臀部出现米粒大小疱疹,疱疹周围有红晕,但疱疹“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留疤”;有的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头疼的症状,极少数患儿有脑、肺部严重损害而危及生命。轻型患儿不经过治疗,亦能在1周左右时间自动痊愈;重症患儿积极正确治疗,也可治愈。手足口病的潜伏期为3—7天,患者和未发病的感染者均可造成传播,主要通过密切接触进行传播,传染性强。
6、扁桃体炎:
扁桃体炎是扁桃体感染性疾病。常由链球菌感染引起,病毒感染者少见。常在季节交替、气候变化时发病。是儿科常见的咽部疾病,多伴有程度不等与范围不一的急性喉炎。急性扁桃体发炎反复发作或治疗不当可演变成慢性炎症。
扁桃体发炎症状:急性卡他性扁桃体炎可有咽痛,低热,疲劳,食欲欠佳等,见扁桃体充血、水肿,表面无明显渗出物。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可有发热,畏寒,食欲不振,咽痛可向耳部放射,下颌角淋巴结肿大,幼儿可因高热而抽搐。见扁桃体明显肿大,充满渗出物。慢性扁桃体炎局部多无明显自觉症状,时有咽干、异物感、发痒等,常有急性发作史,反复上呼吸道感染,中耳炎,颈淋巴结炎。扁桃体发炎发烧: 症状上,急性扁桃体发炎导致的发热主要为中高热(38℃~40℃),一般伴有畏寒,食欲不振。幼儿高热可引起呕吐,抽搐,昏睡。慢性扁桃体炎导致的发热主要为低热,长期反复发作,找不到明显的其他原因。
7、呕吐腹泻:
恶心、呕吐、腹泻是急性肠炎的主要症状。由于孩子的胃肠道发育不够成熟,但营养需要相对较高,胃肠道负担重。同时孩子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都未发育成熟,所以调节机能差,机体的免疫功能也相对不成熟而患有急性肠炎时,由于细菌、毒素或胃肠粘膜的炎症,刺激了消化道的感受器引起呕吐。并且由于肠粘膜的炎症刺激,使肠内容物增多,直接或反射地引起肠蠕动增强,吸收功能减低,而出现腹泻。小儿呕吐腹泻的原因多数情况是因为肠炎引起的,小儿肠炎会导致呕吐、腹泻、发热等症状,而肠炎多由病毒感染引起,属于病毒性腹泻。而肠胃功能出现问题导致的小儿呕吐腹泻,需要较长时间来调理恢复。
二:预防小知识
1.合理穿衣,及时增减衣服
幼儿衣服应随气候变化而增减。如果外出时要进行比较剧烈的户外活动,则不要给孩子过多地穿衣,因为剧烈运动定会带来汗水把内衣湿透,容易伤风感冒,对健康不利。睡觉时脱去外套,盖轻暖透气的棉被,晚上最好用背心式睡袋,防止蹬掉被子着凉。在穿衣方面,经常摸摸孩子的手,如果小手凉凉的,就给她加一件衣服。幼儿外出时如应带好口罩,特别是室内外温差较大的的情况下。
2.合理安排膳食,注意营养保健
冬季幼儿容易缺维生素d、感冒、上火,可以多让幼儿吃一些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尤其是含维生素a、c多的食物以提高抵抗力,能量高的热性食物也应增加些。此外还要保证幼儿的饮水量。水是人体新陈代谢必不可少成分。幼儿代谢旺盛,需水量大,个别特异性体质的幼儿还要视情况增加饮水的次数。
3、保持幼儿活动场所内的空气流通
虽然天气会逐渐变冷,但在家时还是要保证内空气的流通。做到了经常开窗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再坚持每天早上用冷水洗脸的话,对幼儿的健康有很多好处的。另外,使用空调或取暖器都会使空气变得比较干燥,最好在附近放上一杯水来或者用加湿器来保持湿度。
4.适度的运动和锻炼
冬天最适合户外运动,锻炼可增强幼儿体质,增强自身免疫力,晒太阳可以促进提内钙的吸收,此外,阳光也能提高红细胞的含氧量和增强皮肤的调温作用,以及能增强神经系统的活动机能和幼儿的体质。
5.保护皮肤,避免干燥、干裂
冬季寒冷干燥,幼儿皮肤中水份散失多,皮脂腺分泌少,皮肤易干裂发痒,让幼儿多吃蔬菜、水果、多喝开水,勤洗手并常用热水洗脚、脸,再适当搽点护肤霜。冬天气候的特征是气温低、空气湿度小、多偏北风、冷空气活动频繁。人体头面部的耳、鼻、口与空气接触的机会较多,不注意保护就容易产生一些病变。
6.做好幼儿计划免疫工作,定期健康体检
冬季是呼吸道疾病的多发季节,要谨防冬季易流行的呼吸道传染病,如水痘、腮腺炎、流行性脑膜炎等。定期做好幼儿疫苗的预防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