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急性扁桃体炎急性(腭)扁桃体是指腭扁桃体炎的急性非特异性炎症,通常简称急性扁桃体炎,是上呼吸道感染的一种类型,多同时伴有程度不等的咽部黏膜和淋巴组织的急性炎症。该病在春、秋两季及气温变化时容易发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多见于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
儿童急性扁桃体炎
急性(腭)扁桃体是指腭扁桃体炎的急性非特异性炎症,通常简称急性扁桃体炎,是上呼吸道感染的一种类型,多同时伴有程度不等的咽部黏膜和淋巴组织的急性炎症。该病在春、秋两季及气温变化时容易发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多见于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
扁桃体示意图
扁桃体的作用
扁桃体可产生淋巴细胞和抗体,故具有抗细菌抗病毒的防御功能。咽部是饮食和呼吸气的必经之路,经常接触较易隐藏病菌和异物。咽部丰富的淋巴组织和扁桃体执行着机体这一特殊区域的防御保护任务。
儿童急性扁桃体炎的病因
儿童急性扁桃体炎的主要致病菌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非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流感杆菌及腺病毒或鼻病毒、单纯性疱疹病毒等也可引起本病。细菌和病毒混合感染也不少见。近年还发现有厌氧菌感染者,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有上升趋势。细菌可能是外界侵入的,亦可能系隐藏于扁桃体隐窝内的细菌,当机体抵抗力因寒冷,潮湿,过度劳累,体质虚弱,烟酒过度,有害气体刺激等因素骤然降低时,细菌繁殖加强所致。
病理分类
感染多来源于扁桃体隐窝,或通过飞沫感染和直接接触等途径由外界传染。炎症多从隐窝开始,再蔓延到整个扁桃体。
1、急性卡他性扁桃体炎多为病毒引起。病变较轻,炎症局限于粘膜表面,表现为扁桃体表面粘膜充血,无明显渗出物,隐窝内及扁桃体实质无明显炎症改变。
2、急性滤泡性扁桃体炎炎症侵及扁桃体实质内的淋巴滤泡,引起充血、肿胀甚至化脓。在隐窝口之间的粘膜下可呈现黄白色斑点。
3、急性隐窝性扁桃体炎扁桃体充血、肿胀。隐窝内充塞由脱落上皮、纤维蛋白、脓细胞、细菌等组成的渗出物,并自隐窝口排出。有时隐窝口渗出物互相连成一片,形似假膜,易于拭去。
疾病分类
1、急性细菌性扁桃体炎A群β溶血性链球菌为本病的主要致病菌,其次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也可引起本病;
2、急性病毒性扁桃体炎病毒也是急性扁桃体炎的主要病原体,常见病毒有EB病毒、鼻病毒、流感病毒和腺病毒等;
3、其他病原体导致的急性扁桃体炎如沙眼衣原体、肺炎支原体等。
症状表现
1、全身症状
多见于急性滤泡性和急性隐窝性扁桃体炎。起病急,可有畏寒、高热、头痛、食欲下降、疲乏无力、周身不适等表现,小儿有时可因高热而引起抽搐、呕吐及昏睡等。婴幼儿可因肠系膜淋巴结受累而出现腹痛及腹泻。
2、局部症状
剧烈咽痛为其主要症状,常放射至耳部,多伴有吞咽困难,婴幼儿常表现为流涎、拒食。部分病例下颌和(或)颈部淋巴结肿大,可出现转头受限,炎症波及咽鼓管时则出现耳闷、耳鸣、耳痛甚至听力下降。扁桃体肿大较显著,在婴幼儿还可引起呼吸困难。
3、体征
患儿呈急性病容,可有高热,咽部黏膜呈弥漫性急性充血,以扁桃体及两侧腭弓最为严重,腭扁桃体肿大,部分病例扁桃体表面可见黄白色脓点或在隐窝口处有黄白色或灰白色豆渣样渗出物,可连成一片形似假膜,但不超出扁桃体范围,易拭去且不遗留出血创面。下颌和(或)颈部淋巴结常肿大伴压痛。
一般而言,病毒性扁桃体炎常表现为扁桃体充血、肿大等,同时还常伴有咳嗽、声嘶和流涕等卡他症状;而细菌性扁桃体炎则更多伴有扁桃体渗出物。
如何治疗
1、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清淡饮食、多饮水、加强营养及保持排便通畅;咽痛剧烈或高热时,可口服退热药及镇痛药。
2、抗菌药物的使用
病毒性急性扁桃体炎常为自限性,无需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可以考虑使用中药等治疗。
对于有细菌感染证据的急性扁桃体炎患儿,β内酰胺类为抗菌药物治疗的一线首选药物,抗菌治疗应以清除病灶致病菌为目的,疗程至少10d,根据病情轻重,决定给药途径。
青霉素类,如: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制剂等口服为推荐药物。头孢类抗菌药物由于抗菌谱更广,也可以作为一线药物治疗。对青霉素过敏的患儿或考虑为肺炎支原体感染者,建议使用阿奇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治疗,阿奇霉素剂量为每日1次给药,推荐使用剂量是10mg/(kg·d),连续使用3d为1个疗程;也有使用5d疗程的用法:首剂10mg/(kg·d),第2~5天5mg/(kg·d)。或者12mg/(kg·d),连续使用5d为1个疗程。
3、局部治疗
包括含漱液、局部含片和局部喷剂等,也有一定疗效。
4、中医中药
可以考虑使用中医中药起到疏风清热、消肿解毒的治疗作用。
5、手术治疗
急性期2周后,符合以下条件的可考虑扁桃体手术摘除治疗。
a、在之前的1年内扁桃体炎发作7次或更多次。
b、在之前的2年内每年扁桃体炎发作5次或更多次。
c、在之前的3年内每年扁桃体炎发作3次或更多次。
赞赏